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结构"理论是系统方法在实用写作实践和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结合自己研究及教学实践,从3个方面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1)国内外对实用写作理论研究的现状;(2)实用写作"功能-结构"理论简介;(3)"功能-结构"理论在实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实用写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有被扭曲变形的一面,但也有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可分为前期(1966-1970年)与后期(1971-1976年)两个阶段。前期写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和普遍性、盲目性和模仿性;后期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呈现的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明确的实用性和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为以后的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所取得的成绩是繁富的、多方面的。一是突出其本体与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知;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是“合编”与“专著”互补。它遗存的问题是:(1)写作理论的学科地位;(2)写作理论体系的建构;(3)写作理论的本源;(4)写作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是现代写作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中史学著作。它立足于世纪之末,千年之交,回眸一百来我国写作理论的变迁,试图以史为鉴,促进现代写作学的新发展。其超越前代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变革”二字加以概括。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文章功利性质的变革;(2)文章写作语言的变革;(3)文体地位的变革;(4)写作理论本体内涵的变革;(5)高科技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写作理论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写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状况。采用系统方法研究写作理论的意义。以“功能──结构”框架建构实用写作理论的基本做法和打算。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行动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其核心的理念是:(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2)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3)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教师的行动研究使得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以“研究的实践者”的形式联系在一起,研究的起点是对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述住理论又是研究语篇连贯性的一大功能系统。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通过对主述位理论的描述并应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四级(CET-4)作文评分参考卷的实例分析,可以说明主位类型、主位推进模式及英语写作连贯性的联系,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终身学习的化社会,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讨论终身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1)学习理论;(2)教育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3)物理学基础理论;(4)教育电视;(5)程序教学和计算机教学;(6)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大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谈激励理论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方 《教育与职业》2006,(26):153-154
写作训练是写作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写作训练中引入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解决这一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写作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是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由于中英语言研究的两张皮现象以及特定区域内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者本身对语言学这一学科的盲从,从而使得特定区域的第二语言教学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亦使得该区域的教改因误导而举步维艰、收效甚微。故此,笔者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和实践就学习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具体如下:(1)学习理论综观;(2)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的具体及应对策略;(3)反思。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基点、交际能力为主导,力求多视角地探讨学习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先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使得该课题的跨学科研究能够引起学界前辈、同仁以及决策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基于对“生活语文”的理解,呈现的是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写作教学.选择以下内容设计教学:“社会交往类”写作教学实践,“社会传媒分析与研究”写作教学实践,“社会科学作品研读”写作教学实践.从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确定起步,明确活动准备和要求,具体展示活动过程,细化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知识)与环节,对活动成果作出预判,并提供链接资料.本写作教学实践以生本、活动、综合为教学原则,实现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林可夫教授是现代写作学科建设的“功臣”.为写作事业奋斗了一生;他实践了变“静”为“动”的写作研究主张;建构了以写作主体智能训练为主的写作训练体系;构设了“高等师范写作学”的分支学科理论;对写作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把一生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写作学科建设事业.值得后辈学人景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理论对CAI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作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有关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为基础的各种教学实践正在逐步地验证建构主义的正确性和应用性。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正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新的学习思想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很好地结合,将激发人们寻求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学理论“实践乏力”现象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理论的“实践乏力”现象是指由于教学理论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或研究者实践意识的淡薄而导致的教学理论实践功能发挥不充分或效力低下、而无力指导教学实践的现象。就教学理论自身来说,它的“实践乏力”现象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注重对国外教学理论的引进和从相关学科中移植,忽视对它们的批判和转化———教学理论的整合力差;②结构僵化、体系陈旧———教学理论缺乏强劲的解释预测力;③唯政治风向是瞻,唯长官意志是从,教学理论研究丧失学术自主性;④语言呆板教条,表述单一少变,教学理论的话语系统缺乏现实的感召力;⑤急功近利的实用取向、追逐时髦的浮躁心态———教学理论失却了自我修正与发展的反省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指导思想与理论表现形态上,对中国近代以来大学体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1)中国大学体育理论发展历程,根据存在形态与“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滥觞期(清末-1927年);系统引进国外“体育教育理论”时期(1927年-50年代末);混沌于自主建设的“体育理论”各个部分时期(五十年代末-1983年);分化于“学校体育学”(1983-至今)时期;(2)大学体育理论长期处于与中小学体育理论并存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受中小学体育理论影响较深,整体上对对象结构、承担任务、服务领域日益复杂、特殊、广泛的大学体育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大学体育理论在新时期正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1900-1919年的写作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兴的写作理论,二是传统的写作理论。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1)它处于新旧交替的矛盾斗争之中,既有相互是的排斥,又有融合;(2)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利法,分别发挥了社会变革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作用;(3)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和经过系统归纳的理论形态。它综合弥纶、继往开来,为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新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再进之阶。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重修一门写作课程和30年前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只有一本《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写作教辅、写作教参的概念意识还没有产生呢;那个时候的写作理论、写作教学理论还停留在“8大块”(即静态地讲解文章的丰题、题材、结构、语言、修改、文风等方面)的“文章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教学“实践理论”的概念,即主要源于(或取材于)实践且由教师自觉地建构、生成的理性认识:分析了其“理论实践双重特质”、“实体过程双重属性”和“实践检验性/非实证检验性”等特点;讨论了“实践理论”形成中的动力、过程和影响因素;并从视角和方法的角度提出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反思与期待:教学理论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理论在理性主义的规约下,羁绊于教学科学世界,追求教学的普遍性和“科学化”,从而导致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实践导引功能的式微以及教学理论人文性的失落。当代文化转型和实践变革强烈呼唤重构教学理论,并为这种重构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新型教学理论的建构必须以打开课堂“潘多拉盒”为基点,并重新确立教学理论的标的和功能、写作样式和话语特征,变革教学研究范式和教学专业研究者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应用写作的含义、课程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应用写作教学应当突出“三实”,即实用、实际、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