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政策失误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民族问题是诱因之一,而在民族政策问题上的失误,两国又带有某些共同性。苏南两国领导人对民族问题的复杂性、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清醒的认识,估计不足;在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问题上,两国都采取单纯依靠先进地区的"输血",而没有利用落后地区自身的内在动力;在民族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两国都缺乏制衡机制,双重主权国家联盟的联邦结构和"自由退盟权"、"分立权"的宪法条文使民族分离主义有据可凭;在联邦内各共和国的边界问题上,苏南都无视民族地区居民的意愿,随意划分民族边界,造成民族争端;两国都混淆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关系,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民族问题。上述做法违背了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造成了联邦的解体。  相似文献   

2.
1991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两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和南斯拉夫不仅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国家也分崩离析成一系列民族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斯大林和铁托的民族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他们那里找到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的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3.
南斯拉夫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伴随着铁托创建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迅速解体,境内民族战乱造起。旷日持久的内战,不仅使南斯拉夫人瓦身受其害,也影响了欧洲稳定和世界和平。南斯拉夫的解体和战乱有其深刻的国内外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民族问题非常复杂,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并因此导致了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结果使民族矛盾兴锐并最终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6.
苏联是一个以多民族为主要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它是名为联邦制而实为集权制国家,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这加深了它们对联盟中央政权的对立情绪;列宁之后的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加深了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的矛盾;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民族不满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条件。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长期的历史积怨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苏联民族分离和苏联解体是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两种表现,不能说是民族分离导致苏联解体。苏联出现民族分离并不是各族人民的意愿,而是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者和“民主派”搞分裂的结果。苏联在国家体制和法律上实行联邦制和民族自决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但究竟会出现哪种趋势,则取决于它所处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的历史虽然并不算长,但在它短暂的历史上却数经风霜,三度离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诸民族均为独立国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王国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国家联合建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1929年.国王亚历山大发动政变,实行君主独裁统治,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这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被德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占领和瓜分。第一个南斯拉夫解体.为反对法西斯的统治,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响应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号召,举行武装斗争。各族人民在战斗中加速了联合并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1945年5月,南斯拉夫全部国土得到解放,同年11月宣布成立联邦制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历史上的第二个南斯拉夫。1990年后,在苏联东欧剧变风潮的冲击下,南斯拉夫宣布实行多党制,各共和国纷纷独立,第二个南斯拉夫解体。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被称为第三个南斯拉夫。本文不揣浅陋,拟对第二个南斯拉夫(以下称前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做一剖析,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实陈传金1992年4月2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第三南斯拉夫)的成立,标志着第二南斯拉夫(1945年建立)的彻底解体第二南斯拉夫解体以及后来的民族战乱的根本性原因是民族问题。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阐述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显著表现是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波罗的海三国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成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既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一定的现实因素,由此也折射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联是一个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国家体制的失败。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严重地违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规律,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导致苏维埃联邦制的极度扭曲,以致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3.
巴尔干,素有“火药桶”之称。中世纪迁徙到巴尔干南部的斯拉夫人分裂成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的几个民族。东西方帝国之间的仇杀,造成各民族间难以化解的仇怨。二战后,以铁托为首的南共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但民族矛盾并未消除。铁托去世后,因国际环境的变迁,国内形势的恶化,南联邦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苏联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他所领导的时期又处于苏联的早期,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民族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的民族思想和理论的核心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践上就表现为对苏联社会众多民族利益的漠视和损害。导致民族积怨越来越深,民族根源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在中东路问题上,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之需要,不断改变其政策。从“无条件归还”到中苏“共管”;又从武装“保卫”到中苏“共管”;最后出售中东铁路,中国主权大拍卖。从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的对华政策既有国际主义的一面,也有民族利己主义的一面。而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做法,则是把苏联的国家利益建立在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之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大林的民族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不是停留在对其大俄罗斯主义情绪的泛泛而谈上,就是在“环境解释”和“心理分析”上各执一端,少有系统深入的剖析。事实上,斯大林的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以俄罗斯族为主体民族的社会环境和大俄罗斯主义积淀深厚的化氛围、斯大林本人的少数民族身份和赢得俄罗斯人支持和现实需要,国内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复杂状况和帝国主义的长期包围及其对苏联国内民族关系的影响,斯大林个人的认识水平及其个性、民族理论上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与民族过程的混淆,惯于“阶级分析”的“思维定势”和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的“恐资症”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成了斯大林的错误,一切简单化、片面化的分析都无助于对斯大林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主要表现为民族问题,而实际上它与政治经济体制不无联系。因此,它的解体不单是偶然的。做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以主要的民族区域为联邦主体,本意是要保证各民族的平等。但在实际上,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大小民族不平等、不同质民族不平等、事实上的民族裂痕为表面上的平等所掩饰等现象。分属不同文化,受不同大国影响,复杂的历史恩怨大大地弱化了联邦制下的各民族对同一国家的认知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国家结构上是联邦制,可在政治制度上却是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一党政治集权与一个民族的集权相结合更加强化了三国的内在离心力。三国的联邦制终结不是偶然的,而终结的方式则与各国民族关系的好坏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苏联曾经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大国,是战后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公认的焦点问题,也被认为是直接引发苏联国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之一。强制性民族迁徙,是苏联在自身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的一项民族政策,正是这项民族政策直接埋下了民族冲突、民族仇恨、导致国家解体的祸根。今天,我们重新对这一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但有利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要义,而且对于现时期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民族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苏联联邦制的建立缺乏坚实的根基,再加上实行"民族区域原则"和"双重主权原则",致使联邦制不是在强化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整体功能意识,而是在强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认同和局部功能意识。苏联联邦制因缺乏充分整合各民族形成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的能力而成为苏联疆域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