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祝福》和《活着》基本情节和写法有些相似,但创作时代的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作品风貌和阅读效果大不相同。这一差异体现了文学由政治视角向文化、艺术、哲学视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中发愤抒情,为中华民族写心。他自觉将“诗言志”的艺术观念移植到《史记》中,完成了从“诗言志”到“史言志”的转变。这正是《史记》文学性得以产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天人思想在中国早期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完成了由天命中心论向人本主义的过渡。《左传》深刻的反映了这一思想转变,体现了春秋时人在敬奉天道的基础上,高扬人道的价值,理性地构筑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文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云孟 《教师》2011,(20):127-128
从1987年独立执导处女作《红高粱》到2010年所谓"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片《山楂树之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改其张扬、恢弘、大气、艳丽的制作风格,转向凄伤秀丽甚至禁欲的格调。这一转变显示出张艺谋生命意识的变化也是不断变迁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电影符号。本文试从《红高粱》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影片的爱情观、生命观以及影片拍摄的色彩取向等方面分析这一转变中蕴含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了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其实就是一种经学视野,即从经学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意识形态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9.
"《风月宝鉴》是部编年体长篇小说,是大宝玉时序。它从大宝玉十三年《秦可卿出嫁宁国府》开始写起,而后便是一年接着一年往下写,一直写到《贾迎春肠回九曲》为止,而这是大宝玉廿年三月二十八日故事,前后共详写了七八年故事"。[1]这是红学二百年来最伟大的发现,它打破了红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红楼梦》没有年表的神话,揭开了《红褛梦》创作过程的奥秘,把《红楼梦》文本解释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这为今后《红楼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无神论的转变过程。1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在《谢林和启示》等章中,恩格斯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足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二是到英国的曼彻斯特走进社会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新青年》杂志于存在的恢弘历史过程中,经历了由同人杂志转为中共党刊的重大转折。同时,其色彩也由杂糅各种进步思潮宣传的"五彩缤纷"转变为仅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支独秀"。它刊发的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和意识形态倾向则是其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通过厘清《新青年》杂志目录,以佐证《新青年》由同人杂志转变为中共党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单面人》一书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本对该书中马尔库塞的思想进行综合概括和简要评价,并探讨马尔库塞的思想对我国现代进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幽意动寻丛桂隐,高情传唱牡丹词。”汤显祖在《图南邀宴其先公瀑泉旧隐偶作》中这样说,这部剧作对与他来说具有别样的意义,1597年,汤显祖从遂吕任上辞去官职,1598年回到了家乡临川,也就是在这一年,《牡丹亭》终于完成。如果说他的前一部剧作《紫钗记》还只是他的试笔之作的话,那么对《牡丹亭》他则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4.
从《左氏春秋》到《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氏春秋》与《春秋》是战国时业已存在且互不关连的两部史书。《左氏春秋》很可能成于三晋中的魏国并与楚国亦有关的人员之手。《春秋》在西汉时已立为经而获普遍传习,但该书玄乎难懂,缺乏可靠训释。刘歆认准《左氏春秋》对解习《春秋》有用,于是做了一番“转相发明”的工作,把原来一部独立的史书彻底拉进经学营垒,让它的性质和使命发生质的变化,从此与《春秋》结下不解之缘。从《左氏春秋》到《春秋左氏传》,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经学——实际上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体系构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姚宏杰 《中国德育》2006,1(11):88-90
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种类繁多,不同历史时期曾涌现过各有代表性的作品。举其著者,两汉以下至唐,流传最广的当属《急就章》(或称《急就篇》);唐宋以下,《千字文》风行,与《三字经》、《百家姓》等共同构成儿童启蒙读物的主流。顾炎武讲:“汉魏以下,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自唐以下,其学渐微。”从《急就章》的衰歇到《千字文》的盛行,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现有研究虽然多注意到这一点,但对其间的缘由及过程,似未  相似文献   

16.
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而《城市表情》则发表于2004年,事隔20年,范小青依然关注着城市改造这一主题,而且这种关注愈发热切。但两部作品中所讲述的城市改造,无论从所涉及的程度,还是作者叙述的角度、态度都有所转变。与《裤裆巷风流记》相比较,《城市表情》所涉及的城市改造部分从次要上升到主要,叙述角度从市民转向市长,态度从“挽留”转变为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用了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1Q84》勾勒出了一个复杂且危机重重的社会现状,这是他从关注人物命运到社会命运的转变代表作品。本文以月亮意象的选择依据、象征意义、现代启示来探寻其丰厚内涵。  相似文献   

18.
《游仙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富盛名的爱情小说,这两部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游仙窟》和《莺莺传》加以对照,不难发现,这两篇唐传奇中才子佳人形象、情节构成、感情模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基本范式,从《游仙窟》的"纵欲"到《莺莺传》的"忍情",文人性观念从开放转向内敛,这种转变也促使了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情爱关系由重"色"向重"情"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 第一次和学生读《诗经》是在2003年的下半年。当时,一周上两节《诗经》网络课,前后用了三个月时间才完成学习内容。为什么想到去读《诗经》呢?这还得从2000年我利用纸制品做的四个专题说起。  相似文献   

20.
《朱子语类》是一部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内容的语录体著作,对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笔者在翻检《汉语大词典》的过程中,发现《语类》中不少词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词语失收、释义不确、书证缺失、例证晚出等几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提出订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