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公立高校的委托代理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体公民是公立高校的所有者,委托政府作为高校资产的代理人,而政府又通过一系列委托代理过程,最后把高校的控制权委托给高校内部人.从公立高校的初始委托人到最终委托人之间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委托代理链,这使公立高校的运行效率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对公立高校进行外部监督的必要性政府与公立高校委托代理的双方在产权关系上具有不对等性 ,在利益上也具有不一致性。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举办者 ,通过法律约束和行政手段(利用激励手段 )引导高校经营者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一致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然而 ,高校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有违政府目标 ,或隐瞒自己的实际办学情况 ,或向政府部门发出“经过伪装”的信息 (如虚假数据 ) ,使政府的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实证研究证明 ,在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信息处理和报告方式的情况下 ,代理人往往倾向于选择能够高估经营成果并且提供…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委托——代理理论是继产权理论后教育经济学界所关注的又一热点问题。它既与产权理论紧密相关。又在研究思路及侧重点方面与之有所不同。本文在对经济组织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并对当前我国政府与公立高等学校之间特有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证了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之间的委托之理关系:公立高校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根本原因;政府与高校经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高校经营成为代理人,政府成为委托人;政府与高校经营交易的合约不能完备,使政府成为委托人,高校经营成为代理;政府与高校经营的目标不一致,高校经营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产生了代理问题。本还对高校组织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公立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起着主导作用。高校经营者对公立高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所公立高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从委托代理视角分析公立高校经营者的代理问题,结合委托代理模型,提出对公立高校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以使代理人即公立高校经营者按照委托人的利益行动,促进公立高校经营效率的改进,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公立高校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公立高校类似于国有企业,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旨在理顺公立高校的委托代理关系,提高其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这一体系中包含高校、导师以及研究生三个主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三层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与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栗玉香 《江苏高教》2005,68(2):88-90
高校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是长期以来容易被高校管理者忽视的问题一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认为在高校与教师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中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相似的条件,即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差异和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教师劳动供给不完全的产生;而这是高校内部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中,政府、高校、导师和研究生四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分析了现行研究生导师制度中出现的各种委托代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立高校运营的效率:委托-代理框架内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我国公立高校视为一类“国有企业”,考察高校内所运作公共教育资源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同题症结,提出改进委托代理关系的出路——教育服务市场化的提供,以期降低我国公立高校的运营和改革成本.  相似文献   

11.
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关于人权保障和诚信政府的建立,因此意义不凡。追溯历史,大陆法系国家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制度出现较早,在行政程序法中比较完善,与之对仿的是英美国家中有"合法期待"原则和"正当程序"的要求,它们也都强调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因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体现了现代行政法对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价值追求,有益于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有利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互动、合作关系的形成;我国立法中正逐步确立该原则,但还很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对信赖保护原则的把握和适用仍显得不足;我国应明确界定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并通过完善立法,建立起相关制度,从而对信赖保护原则提供制度性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与重构:我国公立高校与政府的行政法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具有三种主体资格,即作为行政相对人的高校、作为民事主体的高校和作为行政主体的高校。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是基于高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与政府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关系。现实的教育管理中,高校与政府的权利(力)配置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变革应以“平衡论”为指导,通过法定的方式,使二者权利(力)义务的设定达到对应。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等学校是否应与公办高等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引起广泛争议。本文通过对民办高等学校行政主体资格认定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实践依据三方面,来论述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行政权力分配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大学行政权力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复合性和弹性。我国大学主要实行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无论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还是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分配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大学行政权力分配改革的策略是:寻找行政力量与市场调节的平衡点,行政权力的行使要法制化与规范化,行政权力结构可适当分散并采取弹性控制,校长的管理方式与选任机制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因法律、法规授权,依法以自己名义行使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权,这种权力具有公益性、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行政法上可以将其界定为高校行政权力。高校所享有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权、招生录取权、学籍管理与处分权、学业证书颁发与学位授予权、奖助学金发放权、奖励及荣誉评定权等都属于高校行政权力的范畴,具有相应的行政行为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发展定位活动横跨两重权力领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发展定位活动纳入高校办学自主权范畴,但仍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导向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调控活动来实施,但是其范围应严格限制在宏观领域,避免误入微观领域,以免阻碍市场功能和高校自主权的正常发挥;其调控目标应为分层分类规划与激励,亦即鼓励非梯度竞争,限制梯度性竞争,扼制恶性竞争;其调控方式应主要采取需求诱致性制度安排,同时遵循公益、法定、正当的行政干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政府公共警告是行政法学上的一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警告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广义上的政府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向其权力辖区内之社会大众公开发布其所掌握的可能对人们造成较大危害的行为、商品、事件等信息,以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心理的行为总称。狭义上的公共警告是指政府性组织针对消费风险向其辖区的居民发布的公共警告。政府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治理手段,在我国消费领域亦有实践。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公共警告的专门法律,政府公共警告的法律依据散见于各层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在法律性质、价值目标、行为方式、适用范围、时间要求、具体程序等方面,政府公共警告与警告处罚、应急预案、媒体曝光等存在很大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公共警告是一种特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但在风险社会,政府公共警告具有制度独立之价值与必要。  相似文献   

18.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图书馆是大学与人才的中介,是把死的知识变为活知识、变为能力、素质的重要媒介,而智囊机构则是能否把图书馆作用发挥到极致的重要环节。由于智囊机构、人员的缺乏,我们很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很难做到资本效益最大化。加之,我们还有很多该淘汰而未淘汰的书籍还在被统计之列,所以我们实际占有的、具有价值的图书还是很有限。这种现状在公共或大学图书馆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若不改变此种状况,我们就很难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政府行政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政府诚信意识不足,政府行政行为失信,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信任度不高,原因在于诚信理念的缺失,行政诚信相关制度不完善,公众与政府缺乏互动。我国行政诚信建设,要加强行政诚信教育,培养行政诚信理念;加快行政诚信立法,完善行政诚信制度;提高行政践诺能力,落实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