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家长与孩子一道成长",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早期教育原则。格塞尔在长达50年的临床和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成熟为核心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术界称之为"成熟论"。格塞尔认为,儿童作为个体,其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格塞尔发展理论的核心是认为发展的本  相似文献   

2.
格塞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在自己的成熟论和心理观基础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儿童教育思想,其内容包括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原则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儿童从0岁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中,他更着重于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他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就是双生子爬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但到两周以后,这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由此,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有一个问题值得人们注意,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利的。儿童从0岁到6岁之间,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但促使其发展是有条件的。按照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思想,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在两者之  相似文献   

5.
格塞尔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以研究婴幼儿的行为发展而闻名于世。出于对儿童行为发展的模式化和形变的规律的研究,他选择了电影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工具,并首创了使用电影的方法研究儿童行为——电影分析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格塞尔使用电影作为研究手段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今 ,五至六岁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家长们对孩子寄予厚望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有的选择了对子女进行超前教育 ,让五岁多的幼儿提前进入小学 ,作为一年级的正式生或跟班附读生。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是不可取的。  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 (原先是儿科医生 ) ,曾经对儿童的神经运动系统发展作过长期的研究 ,认为儿童的学习与成熟是分不开的 ,当儿童的成熟不够时 ,教学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儿童的一切技能都是由成熟支配的 ,没有必要赶在时间表前面去教他们。为证实这一观点 ,格塞尔把一对 1 0个月的孪生女婴作为实验对…  相似文献   

7.
成熟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它的创始人格塞尔根据前人的思想和自身的科学研究,主张发展是遗传因素(成熟)的主要产物。这无疑给学前教育提供了新的观点: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还带来了学前教育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师的行为方面的改革。但格塞尔的成熟论也夸大了成熟的作用,缩小了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早期教育愈来愈受到幼儿家长的重视,各种各样的做法相继出现,如教幼儿背诗、识字、数数、弹钢琴、绘画等,期望子女早点走上成才之路。这其中有的初见成效,但是也有不少事违人愿。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十分突出,即教育者没有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生长发育的情况,对儿童实施的是不适时、不适宜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成熟,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显著。著名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做过爬梯实验。他训练双生子C和T爬梯子,T从出生后第四十八周起每日作十分钟的爬梯训练,这样连续六周。在这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直到出生后第五十三周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结果C只接受两周的爬梯训练,就达到了T的水平。据此,格塞尔认为,不成熟就无从学习。他还说,我们不应该强迫儿童进入我们预先决定的设计,而应该遵循成长所表现的基本生物  相似文献   

9.
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早期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对未来的学业表现、教育水平、工作表现及生理与心理健康、非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来自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为了找到更为有效的衡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水平的工具,本研究以《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3版)》为标准,与《汉语言沟通量表(短表)》及《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沟通部分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我国贫困地区6-36个月样本婴幼儿普遍存在早期语言发展滞后风险问题,57%的样本婴幼儿存在语言发展滞后风险;农村地区婴幼儿与城市地区婴幼儿在语言发展水平上有显著差距;除性别、早产、家庭经济状况及户口等风险因素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相关外,照养人的养育知识水平和养育行为都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还发现,《汉语言沟通量表(短表)》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沟通部分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语言部分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养育者对婴幼儿如厕的引导是否得当不仅影响着婴幼儿今后的生理健康和排泄习惯,而且会对婴幼儿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国传统的育儿习俗"把尿"基本上是不可取的。如厕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婴儿生理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如果要对婴幼儿进行如厕训练,也应建立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条件基础上,给婴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引导婴幼儿进行自发性练习。  相似文献   

11.
唐妍 《海南教育》2014,(24):24-25
一、寻找教育的切入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国际心理学界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在认知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固定的顺序从前一阶段过渡到后一阶段,不能跳跃过某一阶段,也不会倒退。依照这个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把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第二,知识来源于主体和客体(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三,儿童是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学习者。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公育与非儿童公育是中国近代两种教育思潮。前者力主先将大家庭小型化,后把大小家庭一齐废除,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也随之先社会化,再完全公育;后者反对废除家庭,认为只把大家庭离析为小家庭就可以了,家庭养育儿童的任务亦需效社会承担。两种思潮互相争鸣,持续长久,推动了中国近代家庭的变革和婴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婴幼儿家庭养育不仅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目前,我国关于早期儿童家庭养育的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家庭养育与早期儿童发展、父母角色建构与育儿焦虑、家庭养育支持与政策体系建构等问题。未来应丰富贫困家庭养育干预研究、社区养育服务研究等内容;强化研究学理性,构建高质量多主体的合作共研团队。  相似文献   

14.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Bjorklund深入考察了个体发展不成熟对认知发展的适应性本质之后提出,不成熟的儿童有其自身的认知完整性,不成熟在人类个体认知和社会性的发生发展 着适应作用。这一思想具有较大的人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价值,同时对如何正确理解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反思某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婴幼儿期就开始的高强度的教学来提高幼儿智力的做法,同时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建构儿童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5.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度的理性才能促使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控制”:适度理性的家庭教养,促进儿童自我的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凯根认为:“在新的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只有当父母重建的关心与儿童自己新建的文化达成一致时,父母才能成为儿童所沉浸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社会能力发展教养环境的第一个功能是承认或证明一个人。一个养育环境必须有控制,不是监督或看管,而是只支持一个人去实施他自己的行为。有控制但不是去迫使,也许是养育中的首要任务。但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大量存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儿童的管理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即溺爱和放任。因此,在家庭教养中保持适…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无法离开成人独自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这种依赖性决定了儿童必须要由成人为其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和条件,给予其照顾和养育。在我国,虽然家庭对婴幼儿照顾养育负主要责任,但儿童照顾养育问题已经逐渐由私人问题变为公共性话题,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儿童家庭照顾养育是指由家庭成员给儿童提供日常的身心养育照料和保健保护,为儿童提供身体、认知、语言、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以及入学准备等的帮助和服务。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儿童家庭照顾养育面临诸多挑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性问题,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至关重要,而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版(BSID-I)和第III版(BSID-III)及自制家庭量表,2013-2018年抽样调查中国A、B和C三省农村地区3991名0-3岁婴幼儿及其照养人养育行为,分析照养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婴幼儿照养人普遍缺乏积极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5个维度得分普遍较低,亲子互动讲故事、唱儿歌、读书的比例均不超过40%,消极管教方式的发生率超过40%(管教时提高声调或吼、管教时拿走玩具);(2)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照养人是否是母亲和家庭资产显著影响照养人养育行为;(3)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问题严重,总样本中41%的婴幼儿存在认知滞后风险,58%存在语言滞后风险,29%存在运动迟缓风险,58%存在社会情感滞后风险。这种滞后风险与照养人的积极养育行为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养育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婴幼儿主要照养人应该转变养育观念,采取积极的养育行为,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环境,和婴幼儿开展更多的亲子互动活动。政策制定者也需关注中国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方面投入,提高中国未来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入手,进而探讨其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过程所能起的积极作用。理论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有关埃里克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格发展学说。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个进化的过程,它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由一对矛盾组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和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认知资本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儿童早期认知发展对其生命后续阶段的能力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尤为重要。通过使用来自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调查数据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II版(BSID-III),本研究有如下发现:(1)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存在滞后风险的比例高达40%以上,但是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婴幼儿的总体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存在滞后风险的比例为25.53%)要好于农村婴幼儿(认知发展存在滞后风险的比例为43.78%);(2)照养人的养育知识、养育行为与婴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显著相关,但是在加入户口类型后,养育行为与儿童早期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再显著,这可能是由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在城乡间的"数量"和"质量"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未来中国政府不仅需要强化和完善0-3岁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公共政策和服务体系,还应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家庭成员在养育孩子的意识、知识和行为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