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参加了某省一个省级教学成果的评审,在特等奖候选人答辩会上,一位来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的中专物理老师的答辩演讲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是一位年近六旬、消瘦而清癯的物理教师,从事了三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多年来,他怀着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和对教学工作高度负  相似文献   

2.
记得自己参加毕业实习的那一个月。当时大专毕业后,我到一所中学实习,担任初一(1)班的见习语文老师兼见习班主任。由于刚刚毕业,我对教师工作充满了新奇、期待,同时也满怀紧张、腼腆。与其说我是一位教师,不如说我更像一位大姐姐。在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守正出新及其他——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暑假我接受了国家教委的一个任务:新编一部中国文学史。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从我的身边请几位比较年轻的老师做助手,由我一个人撰写,这样可以写出个人的特色。另一种选择是请多位学者与我合作,集体编写,这样可以集思广益。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教材应当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上,博采众家之长,我一个人的知识和见解很有局限,难以保证书的水平。按我的设计,这部书一共分为四卷九编,除了我本人兼任一编的主编外,又聘请聂石樵先生、李炳海先生、罗宗强先生、莫砺锋先生、黄天骥先生、黄…  相似文献   

4.
《学前教育》2011,(7):94-96
一年前,我被幼儿园推荐参加了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年的汇报展示由我和另一位老师承担。最初听到这个安排,我还有点窃喜,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的一个好机会,于是马上开始认真准备。我自认为比较擅长小班的活动,可是一连设计的好几个小班活动都遭到其他老师的质疑,最终被推翻。虽然沮丧,但我还没失去信心。在综合听取专家和同伴的建议后,我又设计了活动。结果试教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我与幼儿互动时反应比较滞后、活动只追求表面的热闹而缺乏逻辑性、在情感上与小班孩子也有距离等等。  相似文献   

5.
若干年前,我参加一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已发言的答辩委员都说其论文写得好。不料,稍后发言的答辩委员之一的胡老师说道:“好是好,但有什么用呢?”这一问,使得欣喜的场面顷刻消失,一片哑然。  相似文献   

6.
参加"国培"学习,听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老师讲座,杨老师在回顾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读书与从教经历中说"陶行知先生晚年"云云,随后又说陶行知先生逝世时仅55岁。对于一位大教育家来说,55岁离开人世,算是英年早逝了,那么"晚年"又从何说起呢?可能在杨老师看来,陶行知先生逝世前的一段岁月即为"晚年",但这种理解有偏差。《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教研员,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主持人。说起这个课题的产生,缘于那次我和风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部主任徐然老师一起赴安徽郎溪参加教材辅导。徐老师曾是我们扬州市教科所所长,我是扬州宝应县的一个小语教研员,当然徐老师不会认识我,但我却知道大名鼎鼎的徐老师,对徐老师,  相似文献   

8.
胡文娟 《大学生》2014,(15):44-45
2014年4月29日,深圳大学科技楼内设计精美而又特色鲜明的答辩海报早已摆满走廊大堂。2号报告厅更是座无虚席,连从过道里走过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传播学院新闻系的毕业答辩现场。与上届不同的是,各个毕设小组都成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在答辩前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每个小组都积攒了自己的“粉丝团”。刘木子和吴圆圆做的关于学生整容整形现状的报道还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的粉丝的现场支持。参加完学生毕业答辩的中山大学的张志安老师说:“今天是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人既能在报纸上讲,又能在杂志、微博、微信、视频上讲。用全媒体手段去讲故事,这是我的期待,他们做到了。”  相似文献   

9.
认识齐华,是在1997年南通师范学校组织的毕业生论答辩会上,参与答辩的一共才4人,数学仅他一位,自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印象中的他朴素而内敛,言语不多。但答辩过程中,他所表现出的和他年龄,阅历并不相符的,对于西方数学教育的独特见解和思考,给在场的每一位导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老师》作者陈桥驿先生,是浙江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终身教授,他在年届九旬时清晰地回忆了自己从私塾到大学的28位老师。细细品读《我的老师》,感受诸位老师对陈桥驿先生的言传身教,能让我们了解陈桥驿先生的学习史,窥见民国时期的教育史。首先,为陈桥驿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他的学习可以用"轻轻松松"形容,在上学期间经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这并非说他是天才,  相似文献   

11.
我最早见到王逢贤老师是读博士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当然对先生早已心向往之。那时在德育领域里,几乎所有研究生都知道王老师等国内几个大腕级的人物。所以,我老早就知道他、读他的文章。但是真正见到他,是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1996年6月,我们几个学生举着牌子到南京火车站接王老师和黄济老师来南京师范大学主持我们的博士论文答辩。遵照导师鲁洁教授的指示,我们把先生们从南京火车站一路接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南山专家楼。  相似文献   

12.
还是在前年12月,参加了业师石安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我抽空去燕南园看望了叶老师,这次见到的叶老师面色红润,精神矍烁,步态稳健,谈吐流畅,一扫刚从澳门回来的病态。看到叶老师身体康复,我十分高兴,心想:叶老师又可以研究他的语言学史了,我们这些学生又可以向他请教语言学问题、听他纵论语言学了。我默默地为他祝福,祝愿他幸福、长寿。但八个月后,敬爱的叶老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次会面竟成了永远的诀别,岂不痛哉! 初识叶老师是在1982年秋天。那年我到北大进修普通语言学,到北大后与其他几位进修教师一起去…  相似文献   

13.
<正>暑假的脚步紧紧逼近了。扔下繁多的期末工作,我和同事匆匆赶往省教育学院,参加"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三期会员培训"学习。任教二十多年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我教育工作中的指路灯。敬佩陶先生执着开创教育新天地的创举,敬佩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敬业亲善,敬佩陶先生敢于变革旧教育的前瞻博睿……此次参加培训,我是带着十二分的虔诚之心来学习的。虽然榕城酷暑炎炎,班上七十多位来自全省中小学校的老师们如盛夏逢甘霖,无不庄重认真地如饥似渴地倾听着  相似文献   

14.
朝阳老师: 您好!我和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靖朝阳老师帮帮忙。 孩子小名喜儿,是一个快满四岁的小女孩.现在上中班,在幼儿园里,喜儿听老师的话。挺温顺的,参加活动也比较积极,基本上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在老师限里喜儿还是很乖的。  相似文献   

15.
基层领导的教育思想也要转变吴春今年四五月间,我有机会参加两次督学活动,到两所中学(一所在市区,一所在农村)听了二十几位老师的语文课。结果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十多年前的老样子,先讲生字词,后分析课文,再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依然是“先生讲...  相似文献   

16.
王庆君 《学子》2004,(7):25-2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所学校招聘老师,来了许多应聘者,有一位姑娘并不出众,却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曾经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也已失败。但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结果她被录用了。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不是伟人,但你可以成为伟人的老师,多么志远的理想。21世纪是一个需要开拓、充满生机的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流、教育的主导。那么作为21世纪的年轻班主任我们应该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完善的教育手段和赏识学生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     
舍燕茹 《红领巾》2010,(1):29-29
我有很多老师,但对其中的一位印象很深,她就是我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一梁老师。她二十多岁,娇小的个头,白皙的皮肤,戴着一副近视镜,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看起来很斯文,但对我们又很严格。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些个人看法。我参加了上学期半期后的家长会,有幸聆听了两位家长的教育心得,获益匪浅。说实话,我做得没有她们  相似文献   

19.
陈烟桥先生是教我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在我十三四岁时学画的重要时期,他对我产生了大的影响。那时,陶行知先生召集了很多进步青年到育才学校(位于重庆乡下一个庙里)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们是陶行知先生招到这个学校来的流浪儿。陈烟桥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们在那个小庙里生活得很苦。为什么很苦?因为这个学校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学校运转经费完全依靠陶行知先生的募捐。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先生     
周静 《山东教育》2021,(3):122-124
在我心中,有一位永远的先生,他就是原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的语文教研员、语文教育专家——吴心田老师。不知不觉,吴老师离开我们一周年啦,他的音容笑貌却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样真切而难忘……吴老师是我的恩师,从事语文教育与研究工作40余年。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所热爱的语文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