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余晓 《体育世界》2009,(6):22-23
通过分析黄潇潇参加第15届多哈亚运会女子400米栏决赛的录像,得出全程跑动的技术指标,并搜集整理黄潇潇参加雅典奥运会和世锦赛等国际比赛的数据,分析黄潇潇的全程栏间节奏特点,并与世界级优秀女子400m栏选手比较,从中找出她的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女子400m栏运动员栏间节奏与运动成绩关系的分析,表明运动员选择适合的栏间节奏对成绩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女子400m栏栏间节奏的类型及如何选择适合运动员的栏间节奏,并通过黄潇潇与国外选手栏间节奏的比较,指出了她在栏间节奏方面的差距,为其备战奥运会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5年8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栏决赛的8名运动员栏间跑节奏的统计分析,指出我国运动员黄潇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在速度、步数以及全程速度分配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旨在为我国女子400米栏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雅典奥运会女子400m栏比赛看我国运动员的差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耀康 《体育与科学》2005,26(3):76-77,80
黄潇潇是唯一代表中国参加雅典奥运会女子400m栏比赛的运动员,通过对其比赛全程节奏与奥运会前五名运动员的比较,发现其400m平跑速度差、比赛中起跑至第一栏跑速过快、在途中第4-7栏及最后冲刺速度明显下降,建议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注重发展400m平跑速度、掌握好各段落的栏间节奏,提高保持高速跑及终点冲刺跑的专项能力,以缩小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第10届世界锦标赛女子400m栏决赛的8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采用R型聚类法对女子400m栏全程跑重新进行了阶段划分,再用雷达分析法对我国运动员黄潇潇比赛分段戍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灰色关联分析和图表分析法,对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 m栏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速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女子400 m栏运动员速度总体变化趋势为“速度上升-高速度保持-速度下降”,第2栏、第6栏栏间速度与成绩关联最大,而这两个栏间正是运动员速度变化的转折点,也进一步表明加速能力、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中国运动员黄潇潇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女子400m栏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身高、跨栏技术以及栏间跑的步数等。本文通过对我国女子400m栏运动员有关技术资料的统计分析,以期寻找栏间步数与身高的内在关系,探索适合我国女子400m栏发展的栏间跑步数及运动员身高,为400m栏科学训练和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参加第十届世界锦标赛女子400米栏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分段成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400米栏阶段划分理论,并对该理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雷达分析法对我国运动员黄潇潇的决赛分段成绩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不足,并对今后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戴勇 《体育学刊》2008,15(4):88-91
通过对黄潇潇与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400 m栏的技术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黄潇潇在自身速度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第1、2分段速度偏快,造成第3、4分段速度下降率过大,全程速度节奏不合理等方面不足,为此提出黄潇潇应加强速度训练,提高最大速度能力,增加速度储备和保持速度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女子400m栏运动员合理地分配全程速度,栏间步数和变换摆腿的能力等因素。发现我国女子400m栏运动员在速度分配和运动节奏方面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差异,对相关因素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为提高我国在该项目上的成绩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朱颖文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勤  郑闽生  钱风雷 《体育科研》2008,29(2):66-68,72
通过对在十运会上为上海代表团夺得女子短距离自由泳4枚金牌得主朱颖文的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其特点和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并提出训练对策,旨在提高其3008奥运会,2009全运会的比赛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西方 ,现以发展成全球性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体育竞技比赛和运动会 ,而且是一个特定的世界性的社会文化运动。当前 ,国人更多地是了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而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不是很多。如何使国人更深入了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文化 ,首先应对奥林匹克与中国联系的历史有所了解 ,对指导这一运动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有所认识 ,以便更多的人们参与 ,进而使国人在实践中 ,体验到奥林匹克是全人类的文化 ,中国应当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也为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提供了良机。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奥运会举办情况的了解以及对"节俭办奥运"的理性认识,提出了对北京奥运会彰显中华文明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对李娜挺进北京奥运会网球四强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王亮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82-83,86
对李娜在北京奥运会晋级四强的全部比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在一发成功率、破发成功率、制胜球得分和网前球得分率方面比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要好,双发失误也低于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一发得分率和一、二发球速与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相比处于劣势;ACES球和截击直接得分与同场竞技对手和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水平相近;李娜与同场竞技对手在平均身高上相当。但与四强中的其他三位选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视频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吴静钰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女子57kg级中的四场比赛中的各局得失分、区域得失分、站架得失分、技术使用得失分、战术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得失分特点,旨在为今后的训练工作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城运会并列的全国性综合大型体育赛事,全运会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而全国体育大会则是把非奥运项目吸纳进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虽然二者都是全国性运动会,但它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解决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之间的矛盾,迈向体育强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素有“梦之队”之称的中国跳水队狂揽7金,捍卫了自己的霸主地位。8月11日,男子10m跳台决赛在“水立方”精彩上演,随着中国组合林跃、火亮近乎完美的最后一跳,整个“水立方”沸腾了,电视画面中,一位教练因兴奋而跳起的镜头被永恒定格,她就是金牌教练钟少珍。提起钟少珍,或许有人会觉得陌生,但她的弟子却个个大名鼎鼎,郭晶晶、胡佳、杨景辉、王峰,青一色的奥运冠军,不同的成长之路,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钟教练的坚定支持、全心投入与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竞技体育的魅力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在人们关注金牌花落谁家的同时,处处体现出来视觉艺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从平面图像、立体图像两个角度对其蕴涵的视觉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   总被引:51,自引:6,他引:45  
曹景伟 《体育科学》2001,21(1):39-43
研究目的:探讨第24~26届奥运会各体育强国的优势项目群及其动态消长,并与我国进行比较,以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完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主要结果和结论:(1)各竞技体育强国均有特色性的优势项目群,其涵盖面大小及其竞争质量决定了它们的竞争地位;(2)我国优势项目群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主要集中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和隔网对抗性项群。与美、俄、德相比,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群对奥运奖牌总量的贡献率太小;(3)第2集团国家的奥运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第27届奥运会的东道主澳大利亚优势项目群的平均动态消长率已超过我国,其游泳项目的迅速崛起与近年来我国游泳项目的状态低速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使我国在第27届奥运会将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建议:依据澳大利亚优势项目群集中于体能主导类的特点,我国的悉尼奥运备战应在确保体操、跳水、乒乓、羽毛球、射击、举重等传统优势项目水平的前提下,对游泳项目予以特别关注,力争使该项目有所起色,以遏制澳大利亚对我国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