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很多高校均开设了大数据相关专业,但是整体上,我国大数据人才培养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建设及课程体系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分析国内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数据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例,从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入手,探讨"数据科学导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作为导论课程,将以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基础为目标,采用理论教学、前沿讲座以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方式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新经济、新产业、新服务提出新的人力资源需求,以及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改革来临之际,地方高校只有准确定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生存、发展,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基于上述背景,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产教深度融合的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共享+融合的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等五个方面讨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探讨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使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催生了数据科学范式.本文讨论了数据科学提出的背景以及统计学渊源,分析了数据科学范式下,应用型统计人才应该具备的数据素养.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擅长大数据收集、存储、管理与分析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和改革的需求。在计算机专业的大数据课程上,高等院校不管是在课程体系方面还是实践教育上都需要进行探索式创新改革。本文结合文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探讨了大数据方向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利用现有的浪潮云海大数据一体机平台,从课程群规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剧增,人才供需缺口持续增大,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也较为明显,而目前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型大数据人才需求现状、专业建设现状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而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师资培养、人才评价、大数据实验室和大数据智慧教室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关键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大数据卓越人才的需求,贯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湖北大学对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通过校企联合建立大数据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建卓越应用型专业、开设“大数据+”复合应用型专业改革试点或在相关专业开设大数据应用方向等措施,构建复合型课程体系和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教、学、练、战、训”一体化育人新范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示范辐射效应显著,社会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统计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分别就构建统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实行三导师制度、课程设置上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注重统计专业与X学科有机结合及X学科中大数据方面的实践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培养统计专业双学位人才,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调研区域新兴经济发展对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围绕区域新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探索一条学校、政府、企业、国际合作共同参与的专业随区域新兴经济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以面向未来发展的理念,制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发展规划,构建政、校、企和国际合作共同体,推进工程实践教育的大力实施,培养适应区域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化的"三创型"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从而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时代催生的巨量人才缺口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运而生。但就当前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师资教学水平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从CDIO理念着手,分析桂林旅游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今后教学改革与体系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分析目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硬件设备补充等问题。研究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使用理论加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给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该方案由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学期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与课外素质拓展几部分组成。各院校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结合本校办学实际,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提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水平为宗旨,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业界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输出的人才难以与用人单位理想对接。教育界的改革势在必行。应在原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可视化操作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既要汲取国外新闻教育的先进经验,又要寻找适应我国广播电视编导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以适应业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优先选择。以池州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为例,提出了“四维”协同的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举措,分别从大数据专业集群构建、课程体系重构、平台资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立等5方面建设大数据专业集群,并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能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数据技术人才紧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的任务,所以必须对大数据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有针对性地培养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也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更新和优化。大数据应用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可以实现幼儿个性化教育、准确评估教学效果和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大数据优化现有的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并在课程实践中引入大数据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针对新兴产业和传统工科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授管理学学位或工学学位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大数据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传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和方法;以大数据发展及其人才需求为视角,结合国内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对信管专业(大数据方向)主要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南疆地区的农业现状,依据塔里木大学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农业大数据课程体系,探索和实践了以应用为主、强调实践的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符合南疆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缓解了该地区对农业大数据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基于国内部分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情况的研究基础,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数据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和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一样,成为高校必须承担的任务,但仅靠一门数据科学基础课程很难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笔者探索建设了一个高低搭配的数据科学基础课程体系,探讨了面向不同需求的数据科学基础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数据分析利用的要求,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需结合数据分析需求来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内容与应用交叉融合,针对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的导论课程,"数据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值得探讨,从课程大纲设置、课程设计两方面,结合实际教学反馈,讨论"数据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为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是近年来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刚刚起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色,构建大数据专业集群,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介绍了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的背景和原则,详细阐述了专业集群架构、运行机制、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的举措,以及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