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题目后,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的觉得虽有东西可写,但印象模糊,总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什么可写”,说明平日对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作文的材料。“印象模糊”,说明对接触的事物观察得不细致,脑子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景衡老师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个方法好!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朱老师是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2.
祖母随笔     
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不少小学生作文时总是皱紧眉头苦苦思索,写出来的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这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所以从幼儿开始就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我家养了一些花草,当水仙花开放时,我就把几个  相似文献   

3.
有的学生在练习写作文时,总是文思枯竭、无话可写,即使写了三言两语。也是枯燥无味的。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素材外.关键是缺乏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就越有魅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我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使用了幻灯片及投影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自然学科的观察对象,主要是自然界.观察时,要能抓住事物本质的外部特征,把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开来.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从自然界来看,宏观的某些自然现象,是不能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看的.某些微观的自然现象又因为太小,无法观察.有的现象,要经过一个长过程,才能显现出来;有的则稍纵即逝,不易观察到.有些事物的性  相似文献   

5.
一、依序观察,训练语言的条理性 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言的条理性,是学生口头作文的重要一环。当学生观察一件事物时,应告诉他们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在观察动植物时,注意观察其特点。观察人物时,注意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语言及动作。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就能根据自己的观察,逐步学会独立地叙述。例如说《大白兔》这幅图时,我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挂图,要求学生想想有关课文是怎样来描写动物外形的。学生边看图边思索,并纷纷要求上讲台口述。有的从上而下地叙述大白兔的外形;有的先抓住大白兔走路蹦蹦跳跳的特点来说,然后叙述其它部位。有的不仅叙述了大白兔的外形,还把平时课外观察到的有关大白兔的某些器官的功能也说了  相似文献   

6.
1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提问的习惯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都蕴藏着许多自然的秘密和科学道理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是想知而不知道的。他们在接触这些事物或现象时 ,有的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或怎么回事 ,有的问过但因找不到答案而不再去思考。自然教学中 ,教师就是要唤起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大自然 :有哪些事物 ?有哪些现象 ?……并且在观察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怎么回事 ?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等等 ,使学生养成见到自然事物或现象主动去观察 ,去提出…  相似文献   

7.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一、要解决好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描写事物和观察、感知事物有很大关系,不善于观察、感知事物就不能写好事物。要想把事物写具体、充分,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1.要有“显微镜”式的眼睛。从同学们的写作情况看,有的同学在描写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写作前对事物没有很好地观察。只…  相似文献   

8.
学生升入三年级后 ,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感到为难 ,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写作文时总是咬着笔杆无从下笔。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作文 ,老师的批语也是内容不具体 ,言之无物。究其原因 ,是学生的脑海中缺乏可供写作的素材 ,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一、观察事物 ,认识生活 ,积累素材首先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 ,要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 ,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 ,观察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  相似文献   

9.
1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提问的习惯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都蕴藏着许多自然的秘密和科学道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是想知而不知道的.他们在接触这些事物或现象时,有的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或怎么回事,有的问过但因找不到答案而不再去思考.  相似文献   

10.
秦媛  李斌 《黑河教育》2011,(5):62-62
一、比喻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把复杂、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我试着找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又感兴趣的事物作比喻,使学生一听就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总是不知道是先开主机还是先开显示器。于是我就问他们:"咱们平时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穿衣服,有的学生说是叠被子。在我一再强调是第一件事时,  相似文献   

11.
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我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工作。一、引导学生熟悉生活,热爱生活,写自己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的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对生活不熟悉,缺乏必要的观察和了解,提起笔来不知从何写起。在日常生活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的感情。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游览风景名胜,召开班级故  相似文献   

12.
求知欲的主体与因材施教上海市甘泉中学耿秉辉只要对学生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存在于学生之中的各种差异。如有的目光短浅,有的胸怀大志;有的心胸狭窄,有的心情开朗;有的畏缩不前,有的百折不回;有的习惯拘泥于事物的细枝末节,有的善于深入事物的本质;有的爱好数学,...  相似文献   

13.
立休几何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图形。由于空间图形不能完全放在同一平面内,加之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初学时感到十分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现就立几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一、明确观察的目的性人们总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教学中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目的有关的部分,不为其他刺激所吸引,通过观察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异面直线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空间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它们能否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从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朱绍萍 《辽宁教育》2013,(11):32-32
一、观察事物 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得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写作时就能按照观察的顺序,有重点地去写。  相似文献   

15.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细致有序的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 ,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而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有片面性和随意性 ,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在教学实践中 ,有的老师忽视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数学老师 ,他们认为观察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专利 ,与数学科关系不大。但笔者认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交给学生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语文科同样重要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基础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就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激发观察兴趣 ,唤起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许多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不懂得怎样写,有的表达不清,有的没有突出景物的特征,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写不出美的感觉.那么,应该怎样写好这类作文呢? 一、加强观察训练,做到心中有物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只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起作文来笔下才会有景、有物.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景物时,不但注意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还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1.仔细观察,把握特征.每次习作前,我都要求学生对所写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形状、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远看、近看、左看、右看等),力求形象生动,特点显著.此外,我还引导他们善于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天生好动,天性好奇,他们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探究自然事物的本能和需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好实施策略,因势利导,发展其观察能力。策略一:细致观察。细致观察要看到事物的细节,每一组成部分及过程的特点,以便得到确切的印象。小学生因受到其年龄和经验的影响,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只看到粗略的表象,难以注意到细微、巧妙的地方,往往达不到观察的效果。如《声音是怎样的产生》一课教学,有的物体的振动是明显的,有的则不然。学生提出“是否所有物体产生的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呢’”为解决学生的疑问,我做了“鼓皮振动”…  相似文献   

18.
<正>我担任了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在上第一次作文时,我让学生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记录下来。我发现学生记录的言而无序。第二次作文是将人教版的第48页观察事物或画面记下来整理成文章。这时,我又发现了一种情况:学生无话可说,观察没有顺序。描述书上的画面时,我发现他们语无伦次,有的干脆不开口。我总结了一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方法的运用能力是主要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掌握一  相似文献   

19.
我去年新接的五年级班,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一提作文就头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平时没有积蓄,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怎样设法解决呢?我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大都十一、二岁,他们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凡事凭兴趣,不习惯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因此,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应该有的放失,仅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是让学生到具体事物中去体味。只有身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小学生作文,常常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有的同学就东抄西摘,拼凑成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要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 一、根据训练要求,确定观察目的和任务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及情绪随意性大。为此,针对作文训练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观察事物时,我们必须事先将观察的目的、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能有的放矢地观察事物。否则,学生的观察则是漫无目的的——东瞧西望,毫无所获。如,有一次,我布置的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菊花、海棠花等植物,要求学生以《漂亮的××花》为题写一篇日记,结果大多数学生都写成:××花多漂亮啊!很好看,我喜欢这种花等等,三言两语算是完成了日记。尔后,我就亲自带着学生去观察学校的菊花、海棠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