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萧红的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底层女性形象,以多重视角冷静地展现了女性身体的苦难、精神的苦难、命运的苦难,具有浓烈的生命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分析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出女性苦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聪 《科教文汇》2010,(23):63-64
萧红的一生,传统的封建家庭、坎坷的爱情、寂寞的心灵、战乱的时代,这一切赋予了她——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以不能承受之重,也因为如此,成就了这个传奇的作家。这些人生经历也影响了她的文学作品,她的最后一本小说《呼兰河传》,朴素的文笔而又浓重的情感中,给我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的呼兰小城,也展现了萧红一生的映影。  相似文献   

3.
蔡亮 《科教文汇》2008,(24):220-220
作为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以大量的爱情篇章为我们展示了众多我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表现了女性对自由爱情的主动追求,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禁锢,本文试图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山西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后女性,一类是进步女性。在这两类形象内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差异。从这两类女性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入手,深刻揭示了当时山西农村女性所具有的共性与个性,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农村女性画卷。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建构者和作用者。本文讨论了电视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建构和解构,本文认为电视一方面建构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并运用身体文化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这种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电视又解构了传统女性形象,并联系女权主义运动,考察和分析了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认为,解构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新的建构,而这种建构有可能形成新的女性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6.
王秋萍 《知识窗》2011,(6X):42-44
"思妇"这一起源久远的文学形象,按历史纵向大致可归为三种类型:承载传统女性精神的思妇形象、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思妇形象、沦为男性审美客体的思妇形象。思妇形象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具象化,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折射出女性在不同时代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男性审美观的规范下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生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向男性理想化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一种博爱、忧患的胸襟。作家没有停留在生命逝去的悲观痛楚之中,而是对"爱"和"温暖"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反抗的精神,用生命的原始顽强超越存在、抗争存在之痛,领引人们对生命给予从萧红的个体生命体验入手通过不同侧面的生命展示来逐层分析萧红对于"生""、死"的生命阐释,从而深入理解萧红笔下的生命哲思以及这种生命哲思所体现的民族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陈梅 《今日科苑》2009,(12):189-190
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点集《诗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反映了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诗经》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对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诗经》刻画女性形象的手法主要有言行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对比与反衬、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一书,对女性命运有着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塑造了许多聪明、美丽、极富才情的女性形象。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不免令人于低回感伤之余深深思索,妙玉就是这众多女性形象的其中之一。本文就重点谈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33-134
女性服饰形象之美,因为她婀娜多姿的魅力与内涵;女性服饰形象之丰富,因为她的选择范围远远大于男性;女性服饰形象之变化,因为她有着千姿百态的外貌与形态。从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研究入手,管窥中国现代女性服饰形象塑造,文章分析其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化妆品广告在广告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一道亮丽风景。但是如今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过多渲染女性身材外貌美,过多追求明星效应,过分的裸露,缺少真实生活气息等。广告是给普通大众看的,广告女性形象也应该符合大众口味,其问题值得认真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伶俐 《科教文汇》2014,(19):142-143
化妆品广告在广告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一道亮丽风景。但是如今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过多渲染女性身材外貌美,过多追求明星效应,过分的裸露,缺少真实生活气息等。广告是给普通大众看的,广告女性形象也应该符合大众口味,其问题值得认真改进。  相似文献   

13.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处于集体无意识、紧贴男性的状态,社会要求女性贤淑端正、自尊自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女性主义概念"Femi ni sm"被引入中国,女性主义追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观念发生碰撞,中国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与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后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提出在女性主义本土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全盘吸纳、照抄照搬,又不能一味延续传统、故步自封,而是要取长补短,吸收西方女性主义中先进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周敏 《科教文汇》2011,(35):65-68
赛珍珠在1938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她在著作中塑造中国女性角色的能力。本论文旨在揭示赛珍珠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时所采用的独特视角,以此说明赛珍珠极力强调中国女性的勤劳、勇敢和忍耐力,以尽力重塑中国女性在西方读者心目中的积极形象。同时,赛珍珠通过这些中国女性角色表达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美狄亚》的主人公,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形象、作为妻子形象、作为母亲形象三个方面。本文分别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极其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郭懿 《科教文汇》2010,(13):67-67,75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剧作《美狄亚》的主人公,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体现在她作为女儿形象、作为妻子形象、作为母亲形象三个方面。本文分别从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希腊独特的文化背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来看美狄亚的反抗精神、美狄亚的反抗方式和美狄亚极其残酷的选择,同时分析了产生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对经典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大胆而又有趣的改写。在小说中,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了女性——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在这个由女性主角讲述的故事中处处体现了对经典的颠覆——女性话语权的恢复.叙述视角的置换,经典叙事结构的戏仿.叙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思考。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在读者心中重新塑造了全新的、全面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致力于探讨《珀涅罗珀记》中两大相似却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即王后珀涅罗珀的个人形象和十二女仆的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洁 《科教文汇》2010,(5):57-58
鲁迅在他一系列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极具时代特色,她们的命运多是悲惨的,她们不是灰色的花朵,就是断翅的蝴蝶。这些典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不可逃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些女性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异化,从而无情地讨伐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达到了"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的目的,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永霞 《科教文汇》2012,(26):67-68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地处鄂西南,是一座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宝库,在其大量的民间故事中树立了许多勇敢坚强的土家族女性形象,本文试图总结分析故事中土家族女性形象,这对确立土家族女性在历史上的形象地位和发扬土家族妇女的优秀传统美德,以及推动五峰土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