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支玉恒老师说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以读促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是许多语文课的有效做法。可以说,读作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在新课标的"硬性规定"和名师名家的"经验之谈"下变得更炙手可热,书声琅琅已经成为听课评课的热议,甚至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但是,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朗读这一"语文课的亮点"(于永正语),处处用"读","读"样百出。表面上  相似文献   

2.
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每接一个新班,常感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尽如人意,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就连唱读、顿读,添字、掉字,句子读不通顺的现象都屡见不鲜。课文都读不好,其他的岂不免谈?于是,我的语文课就从抓朗读入手。一、课前预习——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的教学是由语而学文,语就是朗读。小学语文课是要让学生能听、说、读、写,真正让学生做到因语学文、因文学语,相互为用。小学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在2017年《语文课程新标准》里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朗读训练只是流于形式.据此,笔者就自己的观察、体会、做法列举一二,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6.
何卫君  陈霞 《教育》2012,(27):55-56
在语文课堂上,朗读是走进文本、走近教科书、走近编者的重要手段。到底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一读,读出文字所谓"读出文字",就是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将课文读通读顺,是学生走进文本的根本保证。学生只有读通了才能有感知,读顺了才能有语感。课例:《第一次抱母亲》执教:特级教师于永正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相似文献   

7.
正"读"是我国传统教学强调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在重视学生素质培养的今天,朗读依然是语文课堂教学强有力的手段和重要形式。在这里,本人对优化朗读教学课堂操作的途径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以读代讲我认为应该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去读,通过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一堂语文课,我们不妨拿出五分之二的时间来"读",让语文课书声朗朗。如果  相似文献   

8.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最重要的,"书声琅琅"是一堂好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目前的朗读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哪一堂都少不了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引读、以问促读……花样繁多的朗读方法让语文课书声琅琅,甚是热闹。然而令人困惑的是,  相似文献   

10.
田俊红 《考试周刊》2014,(24):41-41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读书声,读是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唯有"读"才能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大意主旨,唯有"读"才能走进文本读出别样的风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语文课改的重要课题.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朗读;教授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感悟;尊重朗读体验,鼓励创造朗读,真正还课堂朗朗的读书声.  相似文献   

12.
正朗读练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多次朗读,反复诵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以0读为本"是语文课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中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感知、感悟文章意境,在读中陶冶情感,在读中练习语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多样朗读,激发读趣。朗读需要浓厚的兴趣铺路。朗读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很多学生只张嘴却不发出声音,或者干脆光看书不出声时,多数是对朗读没兴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字词不熟悉、对该课文内容没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求重视"以读为本"。"读"不仅体现在朗读,还体现在默读。审视当下语文课,朗读已成为课堂中的点缀,而学生只是扯着嗓子,为"读"而"读"。默读也被弱化甚至缺失。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5.
杜先宁 《现代语文》2005,(11):54-56
中国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功效.对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如何进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呢?下面谈淡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在中考、高考中都没有直接对朗读进行考察,但语文高分的获得,离不开平时的朗读训练。究其原因,与朗读的重要性分不开。一、朗读的重要性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说书读多、读熟了,就自然而然会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个"读"不仅仅是看,更是朗读。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蕴、领悟文章的精华、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周秀莲 《成才之路》2013,(12):43-43
《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语文课堂上,诸多原因使朗读教学不能真正完成任务:有的是教师的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有的是读前没有明确要求、读中没有适时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只重形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朗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一、加强朗读训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疏远了语文这门学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言语能力。而现今,朗读教学在中职教育的语文课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及评价,使学生学会"美读",让他们从读中明理,获得审美熏陶。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小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是编委们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