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韩愈祭鳄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事,由刑部诗郎而吸为潮州刺史。贬潮不久,因闻“恶溪”常有鳄鱼为患,危害民畜,便写下有名的《鳄鱼文》,在恶溪边家鳄。对于祭鳄结果,剧目唐书·韩愈传》有:“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浙中。数日,水尽涸,(鳄鱼)徙于旧浙西六十里。”的记载。对于这一段文字的真实程度,我们现在一看即知。而韩愈之后的历代史书也记载了鳄鱼继续为患潮州的史实。刘润在《岭南录异》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韩愈祭鳄后29年,李德裕贬官潮州,途经鳄鱼滩时,舟船坏,所带图书、古玩、图画,沉于水中,途命船…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韩愈在潮州的驱鳄举措和《鳄鱼文》向来有不同的看法。其实 ,驱鳄举措顺理成章 ,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 ;《鳄鱼文》的用意不是警告藩镇 ,也没有“尊王攘夷”的寓意 ,而是驱鳄时的临场祭文  相似文献   

3.
闲来无事,翻读历史故事之书。见书中“祭鳄”与“戮鳄”这个饶有兴味的故事,确实能给人有益的启迪。 故事说,韩愈任潮州刺史时,韩江中常有鳄鱼伤人害畜,百姓因此惶恐不安,刺史韩愈决心为民除害。他的办法是发挥他文字功底深厚的特长,写了篇《祭鳄鱼文》,文中历数鳄鱼之罪状,大书皇帝“神圣通牒”,令其限期远道,不要再伤人害畜。如果“冥顽不灵”则诛戮!其文义正词严。然而遗憾的是,韩江中的鳄鱼并未被韩愈之文吓跑,也不怕皇帝“神圣通牒”,依然出来伤人害畜。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有一段记述,说韩愈祭鳄,鳄鱼于是“西徙六十里”。对这段话,有人竟说“这段神话编造得实在不高明,查潮州西向六十里应是揭阳县榕城镇,两地自古无任何水道相通,西徙六十里简直是胡诌。”(庄义青《关于韩愈驱鳄与治潮》)我以为这种谴责其实是作者对韩江历史演变缺乏了解的表现。从史料和古河道残迹表明,距今  相似文献   

5.
“赢得江山改姓韩”的韩愈,对于潮人素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韩愈莅潮只有短暂的八个月,但他从儒家立场出发制定的“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的治潮方针,对健全潮州的封建秩序,发展封建文化、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得到潮州百姓和莅潮仕宦的崇奉,在宋代陈尧佐之后,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围绕韩愈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亦即海岭文化的氛围。韩愈莅潮对潮人素质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兴学。他“整顿乡校,振兴教育”,使一度荒寂的乡校重获生机。他的一贯办学主张及其文集在潮的流布,使“王化德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并影响了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6.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新时代的伟人之一”。而潮州是研究韩愈的特殊地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而贬放潮州任刺史。虽然他在潮州仅停留七、八个月,几乎可以说是个匆匆过客,但韩愈从此与潮州结下不解之缘。及至宋代,“潮州山水皆姓韩”,韩愈登临的小亭改称韩亭,就连亭前据传为韩愈手植的橡树也被特别尊为“韩木”。杨万里有感于此,曾赋诗《韩木》: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当然,赐木姓韩的不是天公,而是宋代的潮人。杨万里的疑问其实也是历史学长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愈贬潮州后,其思想心态均有了相应的一些变化,如他已认识到他上<论佛骨表>时未免太狂妄()愚,不识礼度,承认有罪;在潮州时,他确实惧死于潮州而不能生还,渴望早些被赦回朝;但即使如此,韩愈仍然吴有为民兴利除弊,责躬护民,崇尚儒学,以德礼教化人民,反对佛释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韩愈晚年遭贬来潮州当刺使仅八个月,则江山易姓为韩,为潮汕人民千古怀念,可见在潮州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无人可以比拟。故所以“韩愈与潮州”则成为千多年以来“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海内外研究韩愈与潮州多在于哲学、文学、教育、民俗等方面,研究韩愈与潮州生产力发展的尚无发现,也找不到文献资料。研究的人员多为历史、文学、哲学、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及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及理论工作者居少。研究一个在一个地区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历史人物,固然可以也应该从他对该地区哲学、文学、教育、民俗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去研究、去考察。但仅此是不够的,不完全、不完整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具有重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韩愈在潮州事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广东潮州当刺史的。此时韩愈年巳五十二岁,官至刑部侍郎,在这样的晚年,贬到当时被认为是“远恶之滨”“蛮夷之地”的潮州,对韩愈来说,当是一个不幸的遭遇。正如他在去潮州路上写给韩湘的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饱尝了宦海浮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思想的反映。他被贬潮州后,其创作似乎偏离了其文学思想的指导。文章通过分析韩愈被贬潮州后诗作的变化,认为韩愈被贬后诗作内容虽有变化,但其信仰及所坚持的文学思想并未动摇。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一生遭遇了阳山之贬和潮州之贬,在这两次被贬的过程中,韩愈在保持自己“不变”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贬官的原因、韩愈被贬后对“贬官”这一事件的认识以及韩愈在贬所的状态三方面可以揭示韩愈两次被贬中的“变化”与“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韩愈极力排斥佛老,但被贬潮州后,却又与高僧大颠为友,这历来引起不少议论。本文认为,韩愈喜颠行为,和他的排佛行为并不矛盾。韩愈与大颠交往的主观意图,正是要通过礼待门徒颇多的名僧大颠这一有影响的人物,以宣扬唐朝天子“神圣威武仁慈”,同时显示刺史礼贤下士,治政有方,以使“蛮荒无不安泰”。韩愈被贬潮州之后,远离朋友与同僚的孤独之感,无时不在向他袭击,他与大颠交往,自鸣清高,自表推崇孔孟,继续宣扬圣人之道,这是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和借机鸣志的一种途径。韩愈虽同佛教势不两立,但他从不厌恶僧人,他对与他往来的和尚,都表示出要以儒改佛的决心;韩愈赠衣予大颠,赠的是儒衣,而不是僧服,其“人其人”之意由此正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由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2009中国&#183;潮州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1日至23日在潮州举行5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其中台湾地区3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汉学家8人)和广东潮州市、广东阳山县、河南孟州市、江西宜春市的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韩愈在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上与大颠和尚的交往和兴办乡校两件事进行剖析,指出,必须把这两件事放到治国理政的层面上来理解。与大颠和尚的交往,传达了韩愈吸取禅宗治心之长,用于治国济世的苦心。而能够把治心与治国系联起来的,是“礼”的讲求。用礼“化民成俗”,又要通过学校来完成。为此,韩愈在潮州兴办乡校,目的是教平民以礼数,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个好百姓。两个方面合起来看,表现了韩愈崭新的文化理念,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我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论著中隐藏着丰富的写作思想,这些写作思想仍然值得后人学习.前入主要研究了韩愈所提倡的写作方法、写作理论,在前人的基础上主要挖掘了在作文之前,韩愈有关“写作主体”培养的方法,希望从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他被贬到广东潮州时,当地鳄鱼为患,百姓不堪其苦,韩愈曾写下著名《祭鳄鱼文》,气势磅礴,并让百姓用炮轰、鼓乐助威,鳄鱼果然销声敛迹,民得生息。在退鳄鱼之后,有一地方名士拟了半副对联,其词为:“恶水恶鱼,韩退之退之。”此半副对联面世千年以来,一直无人对出,被世人称为绝对。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博学多才。当他读完翻译家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后,豁然开朗,灵感涌发,于是奋笔疾书,写出了下半副对联:“好书好语,谢觉哉觉哉。”谢老这半副对联,可谓对得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谢觉哉巧对千年绝…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18.
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逆境,当处逆境时,是一蹶不振,还是奋发而为?近读史书,读到韩愈的故事,颇多启发。公元819年,唐宪宗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沿途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韩愈上书直言皇帝“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臣始耻之”,惹得龙颜大怒,将他赶出京城,贬往八千里外的广东潮州。韩愈身心憔悴地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竟比他的心境还要恶劣。由于偏僻,此地弊政陋习极多极重,百姓常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见此情景,韩愈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屈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几件好事:一是驱除…  相似文献   

19.
柳枝绛桃辩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春天,韩愈从潮州、袁州回京师长安已二年整。这时的唐帝国国势,亦已江河日下。前一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在军乱中遇害,衙将王庭凑自请为“留后”,穆宗不许,发兵征伐。王庭凑兵围奉命前来征讨他的深冀节度使牛元翼于深州,朝延只得姑息,委任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并派已升为兵部侍郎的韩愈为宣慰使,前往镇州宣谕。  相似文献   

20.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历史舞台上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重民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乃宣的重民思想中“重民”、“爱民”与“镇压党团民乱”的因子并存,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争取民众素质的提高以取得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则是他思想的最终目标所在,在当今社会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