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近科学,体验实践,体会发现,已成为中学生最热衷的课程之一.能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学科教学相整合?怎样整合?笔者在几年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中,就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背景下,真正实施研究性学习,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如何在文化课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呢?如何让这样一种探究学习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推进,而不仅仅停留在“作秀”的层面上?这些应当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努力思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是:立足课堂,放飞思想,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形态,一种课程模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怎样使化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整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应分为:立足于现行教材的课堂研究性学习和借助于化学知识的研究性指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以其有利于实现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优势,成为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虽然当前对研究性学习尚有一些争论,但中学历史课堂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已成共识。我们认为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性学习只是提高课堂学习目标达成率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因此,了解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程序,突出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遵循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等,是充分发挥研究牲学习价值功能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版八年级下)为例,谈谈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做法,以求为进一步推广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科学的探究、教学内容、学生的经验和现实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整合资源的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现行浙江省版初中《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与社会、生活、科技等有密切的关系,为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运用下列整合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络对传统的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学校课程与网上学习的整合成为新的教育研究课题。面对目前中国中小学校园网的现状,针对网络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发现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及协作式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朱海英 《物理教师》2003,24(12):5-6
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所引发的一场校本课程改革,必将导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的变革;通过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实践,必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8.
课程选择与组织是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选择应以学习经验,即学习者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在课程组织方面,研究性学习倡导通过课程统整实现学科知识、个人与社会、师生活动以及学校人员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课程新方案已经出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课程,仍然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然而,许多教研员、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这门新型的课程依然感到困惑:农村高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在学校到底怎样实施才是有效而且合理的?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怎样评价与管理?本土的经验有没有?等等。为此,本刊特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香港华夏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项目“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研究”负责人崔允淳教授组织专栏,发布该项目组在进入学校现场开展研究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与基础性学科教学,构建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性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还是对学科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提出科学探究学习或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是实施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可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采取课堂演示、随机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等基本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库、交流工具、研究工具、管理工具与其他教学要素的结合构成整合的支持模型。  相似文献   

13.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在教学,主阵地在课堂,主导作用在教师;研究性学习不是无计划课程,不是无形式课程,不求千篇一律;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忽视“双基训练”。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2,(3):26-2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特点?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实施的新型学习方式.课程整合是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本文在论述研究性学习和课程整合概念基础上,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本应该是一门活的艺术,然而客观现实是大多数课堂非常沉闷,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走出困境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而在现阶段,尤其值得我们探讨的是在语文常规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研究性学习”反思的角度试图对研究性学习性质进行再认识:①研究性学习是课程还是学习方式?②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如何?③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开设,它着眼于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显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理念是什么?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方法有哪些?笔者尝试就这些问题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生成性的课程,它不同于学科课程;但有的研究就认为它不是课程而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对此,笔在归纳了多种说法并对多种说法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内容实质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后,仍然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该属于课程的范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不仅有利于改变教的方法、学的方法,教师观念、教师角色,教学评价,而且也利于全面理解教学活动过程、课堂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选择课题、确定课题、设计方案、研究课题、结题答辩、评价反思。详细分析了各阶段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对各阶段中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能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