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10年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煌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6-17,20
通过回顾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历史、总结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现状,针对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总目标,预测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未来发展,期望能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能使更多的体育竞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把未来我国体育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问题, 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来加以研究, 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将使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体育人才的需求数量、体育人才的素质、层次要求以及体育人才的服务领域等发生变化, 并就此提出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专学习阶段是人生发展重要阶段。它既是对大学生的人格、知识、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及具有现代化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奠基时期,也是实现体育教育总体目标中的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对大专院校体育教育现存主要问题、培养体育能力分析论述后,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便实现体育教育目标,造就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1 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危机1.1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从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线。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运用适当的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进取精神,铸造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过程。在高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价值与功能的探讨,使人们充分认识体育与人的全面价值,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基地。它肩负着双重任务:有效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1990年,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工作会议明确决定:集中两个部门的力量办好体育运动学校,实行“体教结合”、“读训并重”,使办学目标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好这一决定,必将结束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历史,加速培养和造就大批建设体育强国所必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优秀体育人才,使体育和教育步入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校体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完成繁重的学业,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又是发现和造就大批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毋庸置疑,我省运动训练的基础在学校,优秀体育人才的来源也无一不来自学校这个体育后备人才的的储备库。抓好学校体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教育观 ,使高校体育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高校体育教育如何育人 ,使学生能够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这是高校体育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新世纪是高度现代化的世纪 ,教育将从以往单纯培养“知识型”人才 ,变为培养“创造型”人才 ,并着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因此 ,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发展学生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 ,而且要从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出发 ,给予大学生全面的体育教育。既要进行体育教育、健康教育 ,又要进行思想教育、技能教育、生活教育 ,以及娱乐教育等。注重体育素质的培养 ,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应注意到 :为了使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体育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 ,教学方法的运用 ,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 ,以及体育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 ,都应当以全面...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运动的基础,高等学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高校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科学密集的特点。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应该成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渠道之一。李鹏同志为《学校体育》杂志题词中指出:“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学校也应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  相似文献   

10.
劳中兴 《体育科技》2001,22(2):86-87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前言发展竞技体育,加速培养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到本世纪末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这已是无可非议的了。本文研究目的是如何加速改革并实施合理、可行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及如何看待培养竞技运动人才的价值,即奉献者(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等)应得的等价报酬,这是加快改革步伐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在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改革方案得以实现。分析与讨论一、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与实施措施 (一)国内外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因为它是竞技体育高度发展,使体育强国保持长久不衰的战  相似文献   

12.
培养体育人才系统工程网络图的构想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科学指导体育管理工作,能有效的提高体育工作效益,必须应用网络分析技术研究培养体育人才工作,依据系统方法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培养人才系统工程的特殊性,科学的制定出我国培养体育人才系统工程网络图,为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应该使系统的宏观调控协调化,目标管理科学化,程序管理系统化,继续教育全面化和工程管理完整化。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要求、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如何构建体育教学模式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高校体育教育要强化体育教学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指引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涛 《冰雪运动》2004,(10):50-52,56
冬季体育教育肩负着培养现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一项重要任务.要解决北方人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坚持体育锻炼,就要在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下功夫.就此,在终身体育的内涵、重要价值与作用、高校阶段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措施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专体育教学的日的是:①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③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④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增强学  相似文献   

16.
俞竹丽  万宁 《体育世界》2008,(11):89-90
体育教育是高等药学院校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体育教育可促进药学人才身心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创新能力,使药学人才适应二十一世纪药学领域的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型人才目的,从教育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产业的发展呼唤市场需要的人才,黑龙江省急需冰雪体育产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各不同产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论述了冰雪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冰雪体育旅游人才、冰雪体育经纪专业人才等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培养途径及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体育事业,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性比赛和奥运会的角逐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群众体育运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尽管如此,中国并未进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为了迅速使中国体育崛起腾飞,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当前首要任务是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使体育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其中最为关键和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要研究体育人才的早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竞技体育加速培养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笔者认为,若加速改革步伐,不仅要有竞技运动人才的科学培养体制,还要重视对待培养竞技运动人才的价值。即奉献者应得的等价报酬。在现阶段只有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在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改革方案得以实现。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竞技运动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