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洁 《成人教育》2015,35(7):92-94
“双证书”制度事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德国基于终身教育的“双证”动态衔接;澳大利亚基于框架体系的“双证”有效衔接;英国基于能力的“双证”衔接制度,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发展的目标、标准、方式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鉴于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有关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近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  相似文献   

4.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双证书"制度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学校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度较高,制度实施状况良好;两类地区、重点职业学校与普通职业学校制度实施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职高、中专、技校的制度实施状况差别不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双证书"制度推行的主要因素。完善职业学校"双证书"制度,既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又要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双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国情有利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但是其成功更加取决于高水准顶层设计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完善有效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职业教育多数与职业资格要求相对应,其职业教育层次是由职业资格框架体系所决定的.在我国,职业教育则独立于职业资格框架体系之外,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只有通过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衔接,才能培养出适合行业技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文章分析了推行"双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示范重点专业建设经验中,总结出实现"双证融通"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性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行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职业资格;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主导力量是行业企业。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我国应该把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理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业教育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及其管理体系健全,认证体系严密,各管理部门职责分明,而且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职业教育认证与管理体系非常必要;企业必须更多地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社会生产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9.
部委     
《教育》2011,(23):12
教育部:推进"双证书"制度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意见明确了要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企  相似文献   

10.
在TAFE学院开设高等教育学位课程是高职与本科以上教育衔接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完善澳大利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澳大利亚通过严格的注册与认定程序,有效的内部管理以及雄厚的师资保障其顺利实施和运行;但还存在证书的质量与独特性、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办学资源缺乏等问题.澳大利亚TAFE学院在提供高等教育学位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及对关键问题的应对,对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特点是:以企业培训为主体,实行以企业能力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学习领域"课程与企业课程互为补充;课程实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其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加大政策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学中推行"双证书"制度,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演练法、仿真模拟法等;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学习成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南威尔士州是澳大利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效果最好的州.通过对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年度报告的剖析发现,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以学生发展、行业发展和社区服务为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特征,主要体现在:实施个性化方案,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依据行业需求研发课程,注重就业导向;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准入师资的实践能力,保障培养质量;基于国家资格框架,提供学生多元发展选择.注重行业实践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中国的职业教育应关注就业需求,锻造职业能力;加大培训投入,打造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师资;构建多级衔接的教育体系,倡导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既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更要关注"开发职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就业质量途径和措施主要概括为: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超前性;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推行"双证书"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获得了长足进步,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走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有一个标准的执行框架,包括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培训包(TP)、国家培训框架(NTF)、国家认证框架(ARF).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标准规范,包括三部分:能力标准、资格证书和评估指南.各州政府会组织知名院校、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包的要求,联合开发教材,供院校参考使用.各院校各专业会组织专业教师依据培训包标准要求开发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职业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减少职业资格对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双证书制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培训、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产生的直接影响;同时分析了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应建立新的职业资格制度,设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推行企业和行业组织自主实施技能人才评价,构建双证书融合、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互通的"立交桥"。最后提出职业院校应对职业资格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实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目前,各地都以较大的热情在职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就实行“双证书”制度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实行“双证书”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 1.专业课教材版本多样。职业高中的教材,有的选用中专、中技、大专教材,有的选用各地自编教材,版本多、杂乱,系统性、科学性较差,与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或知识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或专业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学校承担了为国家培养产业工人、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功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后,技工学校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培养产业工人服务就业、学制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办学定位,突出校企合作“双证书”制度、坚持技能为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服务终身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等办学特色。技工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办学特色的路径为:服务企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就业;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一体化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办学效能。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的证书体系包括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类型.目前,各地都在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学校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能力,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为主现代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在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培训包体系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依据.然而,基于培训包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英国功能行为主义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新职业主义"成了"被控制的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沦为就业培训.其经验和教训是:职业教育需区别于就业培训.要关注就业准备.更要帮助学习者构筑宽厚的知识基础、获取职业生涯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