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一个观念一制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观念—制度为分析框架揭示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从观念—制度的角度对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认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坚持观念引导的超前性,也要注意制度改进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在教育观念、课程与教学、师资建设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阻碍文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地方。我们应在严把招生关的基础上,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从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教育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培养文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强化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国家高新知识竞争力提升的需要,具有时代的紧迫性。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面对亟待改革的挑战。在讨论并强调创新型博士生培养何以重要及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提炼了博士生创新能力“敏锐发现并提出具有学术创新和突破价值之问题的敏感性(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高屋建瓴抓住问题本质并准确提炼其要素及把握要素间有机联系宏阔的学术视野(把握新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非常规攻克难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三大要素。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是博士生培养的价值追求,文章从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目的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博士生培养目标的问题及其调整、博士生知识体系(课程结构)的问题及其重构,以及其他诸如招生录取、培养过程、制度、学位论文等要素的问题及其改革出发,提出了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教育要努力适应知识创新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总书记对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等所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博士生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明确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博士生教育要树立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要改进培养方式,把对博士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要创造有利于博士生知识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文化;注重博士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业相关学科博士生质量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并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对林业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博士生导师以及研究生教育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博士培养制度、指导教师(教师群体)、博士生质量现状等.调查结果表明,林业相关学科博士质量整体较高;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是最能体现博士质量的因素;目前博士生招生方式、培养制度等较为合理,但仍存在有待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7月毕业博士生和延期毕业博士生为调查时象,就学校博士学位完成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在增强博士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博士生选拔制度、导师队伍的建设、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合理构建、适合博士生培养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创新能力是多种教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数十位资深博士生导师的调查表明:影响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大体可归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前者主要包含博士生导师的学术人格、学术能力与造诣、学术指导,博士生自身的学业基础、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创新性意识与思维等;后者则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淘汰机制、培养年限、资助制度、学术氛围等几个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激励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要素及成效因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的做法和成效,并对博士生培养单位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博士生质量关乎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Z同学先后在中国两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培养经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有助于我们获取中国当前与博士生培养现状相关的细节,对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Z同学的观察和感悟充满张力,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学理启示是,只有注重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才能培养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博士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形势下,如何培养并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博士生创新能力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不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我国博士生教育尽快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保持博士生教育本色、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