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熙载(公元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刘氏一生以治经学为主,“六经子史仙释家言靡不通晓”。①其著述甚富,尤以《艺概》一书称名于后世。《词曲概》是《艺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关于我国古代词曲的专论。本文拟就其中论词部分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论曲部分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2.
《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一书,系刘尊明先生近十年来词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与荟萃。其中有些章节,已先期作为词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曾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章节则尚未发表。今刘先生能够整合成书,而各章各节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与积累已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般泛泛收集论文之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即“审美体验论”、“词学思想论”、“形体艺术论”、“内容题材论”、“创作主体论”、“发展史论”、“传播史论”、“学…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论》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专论。《词论》中,她在品评诸多词家优缺点的同时,得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别是一家”词学观既要求词要严于音律,还要求词要符合传统的雅词本色,反映了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5.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清照的《论词》的批评集中在她的“协律说”和对苏轼的批评上,这些批评虽然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本文从李清照的词学本体论精神出发,注重发掘《论词》对词学的本体论建构的贡献,廓清《论词》的批评维度,还原“协律论”的真实意义,对《论词》的价值进行了多方位的重审。  相似文献   

7.
王兆鹏先生《唐宋词史论》是20世纪最后一年出版的重要的词学专著。该专著的“流变论”,“定位论”、“范式论”等以崭新的理论视角总结唐宋词发展变化规律,描述了它运行的轨迹。其中所闪现出的著者词学理念和批评建构模式,为21世纪词学研究者提供了治词方法、学术规范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晚清刘熙载所著《艺概》,多角度地探讨了文艺内部的规律性,是一部近乎纯艺术的“艺论”专著。它“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论述问题多中肯綮,是晚清艺术理论的高峰。《艺概》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组  相似文献   

9.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词源》。在论中,他推崇白石,力倡雅正,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其二的词学理论虽和张炎主雅正、清空的理论一脉相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相同。由此,可以说《词源》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美学的末代大师—刘熙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和理论集中表现在《艺概》一书。此书是他历年论艺的札记汇钞,其《自序》作于同治癸酉(1873年),可见此书系晚年撰定。《艺概》六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六个部分。其中,《文概》、《诗概》、《赋概》专论文学。《词曲概》中兼论词、曲,论曲又兼及小令、杂剧、套数诸种,所论范围已不全在文学。《书概》专论书法,由于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被视为一种艺术,它和诗,画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创作和欣赏的原理上也是相通的,因此,刘氏论书法的见解,同样是他的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义概》主要是论述治经和八股文的写作,总的来说在六个部分之中相形见绌。但由于刘氏的理论思维在总体上很富有辩证法的精神,故其中讲到文章之法,诸如确立主脑、命意谋篇以至虚实互用、笔势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论》作于何时,一直是词学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世沧桑,载籍匮乏,难以确考。夏承焘先生首先“疑心是她早年遭乱以前之作”;其后,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她的《词论》写于“早年”;近年,王延梯出版《李清照评传》也说“可能作于早年”,并可能“在大晟府成立之前”。至此,早年之说,基于越来越深入的考证,愈益显示出它是接近于事实的。就在这学术界一边倒的情况下,费秉勋同志独出新见,在《李清照<词论>的几个问题再议》一文里否定夏、王二先生的论证,提出“《词论》写于南渡以后,甚至有晚年写出的可能”的观点,表现了可贵的探索精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个女性词作家。她的《词论》第一次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并对当时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大词人作出了大胆的批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词论》提出作词要符合文雅、协律、典重、故实、铺叙的特点,那么她是如何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去佐证她的词论呢,本文拟从《词论》与其创作做一个比较考察,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大家周邦彦的词作,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常为人们所诟病的,主要是其风月相思部分。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就说:“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一个贞宇,是以士大夫不肯学之;学之,则不知终日意萦何处矣。”当今一些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周邦彦“只能写些‘玉艳珠鲜’和‘柳歌花亸’的艳词,以娱乐当时的统治阶级。”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干脆把周邦彦指为“宫庭词人”。这些说法,都有以偏代全之疵。因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今年已八十五高龄。他以皓首穷经的治学精神从事词学研究,出版了《唐宋词论丛》、《唐宋词人年谱》、《月轮山词论集》、《放翁词编年笺注》、《瞿髯论词绝句》、《天风阁诗集》、《金元明清词选》等三十余种著作。一代词宗,为举世公认。去年十二月,中国韵文学会、杭州大学等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庆祝他从事学术与教育工作六十五周年时,胡乔木同志特为题词:“文坛先进,词学宗师”。  相似文献   

17.
潘飞声是清朱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二十首作诗、词对照的解读,并归纳出潘氏写作论词绝句的方法,可见潘氏对粤东词学贡献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田同之出身诗学世家,自幼秉承祖父田雯教诲,习学声诗。晚年致仕归乡后,转而致力词学,著有词论《西圃词说》和词集《晚香词》。他的词学观,有两个理论来源:一是以王士祯为代表的广陵词人群的词学主张,一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两派词学理论。其词论要点是:为词尊体,批评和否定填词为小技的传统观念;辨析诗、词的不同,以“真多假少”、“文生于情”,和“假多真少”、“情生于文”来断说诗、词之别;论述词的创作风格,主张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兼收并采;结合自己的填词体会,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主张,多角度的阐明了填词的规范、要求、方法。田同之的九十三条词论,多为“采择”和转录别人的论述,很少自己理论建树,但也应当包含有他自己的体会和领悟,也体现了他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艺概·赋概》是晚期近代赋论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它内容丰富,论述简单明确,可以说是古典赋论的终结。文章从注释、批评史、赋学研究专著、学术论文四个方面,对从1935年开始到现在的《赋概》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相对来说,《赋概》一直是《艺概》研究中冷门的部分,它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综合讨论《赋概》的研究现状,不仅可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也可以对后来学者研究《赋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突出了词学主体性意识,他通过“词心”——“词境”以强调创作主体性;“缔构”——“俱化”以强调欣赏主体性;“重、拙、大”以强调批评主体性,使其词学和词论具有鲜明的特色,初步形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词学主体性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论的总结,又是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启迪,具有了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