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上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中都有描述。四部小说中有关上元节的描写,有的与故事发生朝代的上元节习俗相一致,甚至有更为细致的记述,可作为史书与文人笔记的补充;有的则与时代不符,有作家虚构的成分。此外,上元节的描写在四大奇书中还起着重要的推动情节的作用,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是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比较完整的民族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古以来,朝鲜族就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节日,其中,上元节是朝鲜族传统的岁时节日之一,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库。通过系统梳理朝鲜族上元节民俗文化的变迁,展示了朝鲜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研究上元节的民俗变迁,不仅有利于增强朝鲜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而且对于推动朝鲜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时在阴历正月十五夜。这个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等习俗。现在更有各类花灯展、烟花燃放等活动装点着它,更热热闹闹了。入夜后,家家户户在门前  相似文献   

4.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等。关于元宵节的狂欢庆典受到咱厝人的推崇,显示了咱厝人独特的审美个性和乐活的人生态度。本文从透视元宵节: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探究元宵节:提高学生的美学认识两方面研究元宵节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1,(1):20-23
谁说party是泊来之物,咱们的祖先在丰收过后农闲时的春节、上元节(元宵节)等节庆都会欢聚一堂,祭祀天地、祈福求安,许多民俗也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当祖先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时,不正是举行着属于他们的party吗?  相似文献   

6.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等.关于元宵节的狂欢庆典受到咱厝人的推崇,显示了咱厝人独特的审美个性和乐活的人生态度.本文从透视元宵节: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探究元宵节:提高学生的美学认识两方面研究元宵节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2月5日为元宵节,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元宵节主题研学活动,使同学们充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此次研学活动以元宵节的历史文化为主线,学员们一起探习俗、赏花灯、学诗词、猜灯谜、品美食,踏上探寻传统节日文化的奇妙旅程。  相似文献   

8.
郦寅 《中文自修》2023,(5):7-10
<正>元宵节,又有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等别称,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乃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称“元宵”。因道教“三元”之说,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佳节,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民俗活动。在唐代诗作中,以赏花灯题材为最盛,从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中的“火树银花合”,到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元宵灯火,历代传唱,在经典的不断传承和对话中,历久弥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人的元宵诗作,感受别有风致的元宵诗情。  相似文献   

9.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或"上元节"。每到这一天傍晚,各地张灯结彩,花灯锦簇,观灯猜谜,喜吃元宵。我国以元宵为食品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那时的元宵是"实心丸子",没有馅。相传隋朝末年,隋炀帝为了粉饰太平,于公元607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召集了全国各地舞人乐人,在皇城门  相似文献   

10.
元宵诗话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元宵和汤圆     
正来历同一个在我国,很早就有把正月十五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的风俗。但一开始,人们在过这个节的时候,主要的活动是点花灯、猜灯谜。因此,那时古人把元宵节叫做上元节或灯节。那么,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一天做元宵、汤圆来吃的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月十五夜     
正火树银花~①合,星桥铁锁开~②。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秣李~③,行歌尽落梅~④。金吾~⑤不禁夜,玉漏~⑥莫相催。【注释】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  相似文献   

14.
元宵吟灯联     
元宵节,俗称上元节,又称元夜、元夕或灯火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写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阳(即今扬州),有一年元宵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句而成  相似文献   

15.
3月13日睛正月十五。上元节。满街的花市灯如昼。记得那年的元夜。我穿了仆人的衣服偷跑出来,仓皇而急促,意外撞进了你的怀抱。你扶着我的肩:“小心!”我抬头,你的嘴角含笑,你的眼神深邃,如一池春水。什么东西在我的身体里融化了,只见月光倾泻,桃花飞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里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猜灯谜活动。每班选10名同学参加,共分两轮,我被选中了。走进猜谜现场,已经有好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这瞅瞅那瞅瞅,嘿,还真让我瞅到了一个自己会的。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正月十五,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着电视里元宵晚会的BGM(背景音乐),吃上一顿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汤圆,就算过了元宵节了.但回望千百年前,古人在这一天的仪式感可比我们要强得多.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被古人视为新的一年正式开启之日.据传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9,(3):54-58
简述莆田市仙游县的上元节请香祭祀活动中存在若干古语词,在前人考证中,这些古语词的本字并未被明确考察。通过仙游方言的音义与《广韵》《集韵》、闽方言的其他次方言的对应关系,并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利用因音循字、因义取字的方法追根溯源,新考证出3个方言词本字"""圜""亮"以及3个方言词"脰""煞""抗"的重考之字"礻豆""刹""供"。  相似文献   

19.
十二令     
<正>霞初远山隐在烟雾之间,水仙散发出淡淡的幽香。闲坐小楼,取出松烟墨,细细磨出墨香如莲。摊开宣纸,画数箭兰,数竿竹,数块石,焚香烹茶,吟赏烟霞。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又是一年上元节,远处烟花漫天,楼下锣鼓喧天,在这样的灯火不夜天,心中却只是寂寞无边。  相似文献   

20.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the15th dayof the1st lunar m onth),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LanternFestival)。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赏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the H an D ynasty),到了唐代(theTang D ynasty),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到处都挂着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点灯的盛况“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