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回应于知识繁荣的现代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结合了中外教育思想的长处,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旨归,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通过开展通识教育,我们可以培育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的应然——兼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经济时代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作为大学管理者弄清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推进大学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理念,应当体现在大学的各个方面。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把通识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专业教育往往被视为通识教育的对立面,“专业”的概念被扭曲,高等教育造就“专业人才”的使命被淡化。全面审视“专业”的内涵,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专门职业的关系,是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教学的基础任务,还要兼顾通识内容的传授。这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视阈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线索,对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旨在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意识,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这一本质特性。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和性质的分析,以及对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比较显示,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并借鉴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较之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由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础,文理教育是现代意义上通识教育的直接源头.在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涵盖了有教养的人、公民人格、服务社会、立足知识等核心价值.民国时期以蔡元培等为代表的“培养学生之完全人格,体智德美四育和谐“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等观念是中国通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识教育理念与制度的互构形成的中国经验对未来大学通识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异化论中指出,物质世界中的人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才能克服异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相关论述,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过合理选择通识教育的授课内容、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相关制度上对通识教育予以保障来实现当代高等教育现实环境下通识教育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系统社会化过程,文化内容构成了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本质与个体人由社会价值体系所衡量的素质提高密切相关,所以任何教育都应该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是实现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文化向度构成了大学通识教育最重要的向度。通识教育文化向度上的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坐标,确立了通识教育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内容选择上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传承和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往往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识教育也就随之产生,文化育人精神植入通识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手工制作课程就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是创新性复合人才的综合培养,是使人真正得到回归人本身的教育.现代大学教育应注重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深化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回归人本身”.只有将教育落实到最本真的生命成长,才能使人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回归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是在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三个严峻挑战,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通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大学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的高校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矛盾重重,两者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完善、大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大学精神的弱化等方面都是造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宋红辉 《考试周刊》2011,(66):89-90
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在实践中,仍需讨论实现通识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作育涵养圆满和谐之人性,进而成就高尚事业和建造良善社会。依此,大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识(人文)教育。而通识(人文)教育的实质,无非就是一种哲学教育或哲学性的教育。是故,作为通识教育之灵魂,哲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居有基础地位。欲求实现哲学通识教育的此种基础地位,至关紧要的乃是促成“通识教育哲学化”,亦即使哲学通识教育变成“弥散型”或“浸润性”的教育,为此应完成相应的观念更新和教学实践改革。  相似文献   

16.
该首先根据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希望概括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之后,着重论述了大学生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实施“通才”与“专才”整合的教育模式,强调加强通识教育,增强人格陶冶;二是人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要求在人与科学的相互协调和互补中促进人与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不断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结合,要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独立的的探究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属于大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让人才具有通融基础和博雅精神,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成体系地进行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专才教育,这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悖。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改革以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着眼于现行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物理(通识课)”这门大学基础课程的通识化教育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源自美国,其人文精神和全方面培养人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给我们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观念以启迪,在应对教育全球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诉求,需要我们树立通识教育理想,明晰通识教育目标,建立通识教育实务体系,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或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问题,有利于大力推进当前大学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必须以大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突破,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