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力 《历史档案》2017,(4):81-91
清朝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八旗制度,是一项相对开放的制度。八旗制度内部的流动,即是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八旗内部,有纵向的流动,如抬旗与降旗;也有横向的转换,此为换旗。八旗制度内部的旗色与旗分的调整与变化,一方面是在制度上体现出流动性,加强了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汉军、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加强了八旗整体性;另一方面,八旗的流动,形成了八旗内部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加了八旗制度的活力与生命力,使其能够延续近三百年。从目前研究状况看,一是大多数学者仅仅涉及到抬旗、降旗与换旗的某一方面,未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二是对八旗流动缺乏整体性研究,有以点代面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项独特制度,模糊了民族意识,使政权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由于蒙、汉等民族在人数上的优势,加之八旗子弟长期杂居的生活状态使满族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最终湮没。  相似文献   

4.
欧磊 《兰台世界》2013,(15):21-22
清代官员丁忧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完善,清廷对官员丁忧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丁忧官员的范围也较前代有所扩大。通过对清代官员丁忧制度的研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清代的汉化倾向和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简述清宫档案中的密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折是清代特有的文书类型。密折制度的形成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制度,也表明了密折的广泛使用,这既是对传统文书制度的一次变革,也是一次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清朝政治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密折是清代特有的文书类型.密折制度的形成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制度,也表明了密折的广泛使用,这既是对传统文书制度的一次变革,也是一次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清朝政治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燕  黎文清  党静茹 《大观周刊》2012,(11):289-289,28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也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保留和传承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背道而驰的两件事。然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相似文献   

8.
传统花卉图案的出现至今既保存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也传承了民族的灵魂和文化。因为服装是身体的必需品也是精神的需求品所以传统图案与服装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不可阻挡的艺术魅力。在服装艺术设计中是不能脱离传统图案的运用的,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民族就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9.
清朝统一中国后将摔跤游戏带入中原,同时吸收了汉族的摔跤技法,将摔跤运动推向更高的层面。该项运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形式,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虞晖 《出版科学》2011,19(5):28-31
民族文化类稿件的编辑刊发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民族文化类稿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单纯介绍,较少深度挖掘;偏重简单复制传统文化,较少体现时代特征;偏重物质层面的报道,较少心理空间的开拓。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稿件的民族性、时代性、政治性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李涛  王晓华  林崇华 《编辑之友》2012,(7):108-109,114
书籍作为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完成内容上的阅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要完成形式上的视觉传达审美功能,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上的视觉传达虽服务于书籍中的内容关系,但又不从属于内容关系,于是,书籍装帧设计便具有了新的诠释.今天,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的艺术思潮的引领下,应充分挖掘本土的传统本源哲学观与美学观,借助书籍这一载体,通过艺术装帧的处理形式来把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折射出书籍装帧设计的本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治者标榜骑射为家法,视骑射为满洲最紧要的传统.但是,一直到努尔哈赤时期,才出现"满洲"的说法,1635年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索伦等多个少数民族纳入同一族名,建号"满洲".  相似文献   

13.
陈力 《兰台世界》2013,(9):16-17
八旗制度是清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外学者对八旗制度在清朝历史中的作用作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他们主要围绕政治、军事、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新式独裁论,在当时颇有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民族危机的直接产物,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而寄希望于传统的政治强人的间接反映,还是更深层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某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张树军 《兰台世界》2008,(11):64-65
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新式独裁”论,在当时颇有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民族危机的直接产物,也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而寄希望于传统的政治强人的间接反映,还是更深层的中国政治文化的某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胡鑫 《兰台世界》2024,(4):152-154
马政系研究清代问题之重要议题,对马政的研究也折射出兵制、驿传和财赋制度。清代马政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边疆形势发展的结果。奏折又称折子、奏本,为清代独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是清代一种重要制度,研究问题,利用奏折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军机处为雍正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是清朝重要权力决策机关。现以《军机处雍正朝满文议复档译编》为中心,对于清代马政中官马的来源、管理和调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此资料出版以来对于研究此类问题的首次利用。  相似文献   

17.
董奕杉 《大观周刊》2012,(37):17-17,101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风格的确立主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确立起来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它体现了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对形式与功能一致性的追求,对于自然材料的尊重,避免过分的形式和装饰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典型人物报道对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塑造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如何使报道更有传播效果、使典型更富感染力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论题,也是业界报道手法创新的永久命题。本文试图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以《感动中国》为例,分析其典型人物报道中体现出的传统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取向,借以深入探讨典型人物报道变革的前景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2011,(11):107-109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对玉树地震的新闻传播体现了国家、民族一体化的宣传话语和媒介空间;而一体化的国家、民族也构成了一种社会与政治空间。此种空间的建构通过语言表述、报道对象的数量、评论、话语组接等方式达成。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国家党政宣传强调了认同的同一性而淡化了身份及认同的差异性。同时,新闻表述多次出现人民、公民等指称,既体现了基于中华血缘的国家文化认同也体现了对公民身份的认可。与汶川地震的互文式表述以及上海世博等的语境衔接不仅在时间上构筑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历史血脉,也在空间层面构筑了国家民族的全球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