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植物对病原的防御反应,植物-病原互作模式和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概述。报告了病原无毒基因和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植物在受到病原体、害虫等为害时,为对抗种为害,植物会采取防御反应,合成次生代谢产物就是其中的一条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植物次生物质的产生是植物化学保护的必然结果。本文论述了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种内和种间以及对植食性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作用,以期利用植物次生产物制成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可减少化学农药在环境中的投入和污染,有利于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促进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类植物保护剂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20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而兴起的生物技术.自转基因植物产生之日起,其研究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简要阐述了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性,并展望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抗病基因的种类、特性、克隆策略及其应用前景进行论述.探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研究现状、图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抗病基因的克隆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植物病原菌寄生适合度的决定因素,总结了6种寄生适合度的测定方法及应用现状,并对当前寄生适合度的研究现状及在病原小种动态检测和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一些基因克隆方法包括:抑制性差减杂交、差异显示PCR、DNA代表性差 异分析、cDNA微量列阵法(microarray)、外显子捕获法(exon capturation)、序列基因表达测(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和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等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还介绍了从基因片段获得 其全长的3'RACE或5'RACE技术。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     
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日趋成熟.本文介绍了我国转基因植物研究现状,植物转基因常用的方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就顽拗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材料及其处理;提取方法和减少顽拗植物DNA提取中多糖、多酚等杂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去除顽拗植物DNA提取过程中干扰物质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顽拗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材料及其处理;提取方法和减少顽拗植物DNA提取中多糖、多酚等杂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细胞壁在植物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交联的蛋白质、多糖及其它无机成分构成的复合体。一般认为 ,细胞壁是一种刚性的无生命的结构 ,其功能是保持细胞形状、进行水分等物质的运输和防御病原侵入等。现已证明 ,在很多植物组织中都发现细胞壁和质膜之间存在粘连结构 ,且形成细胞壁 -质膜 -细胞骨架的连续体 ,植物细胞壁也不再被认为是环绕细胞的惰性结构 ,其10 %的蛋白质及许多非纤维多糖积极参与植物发育过程的调节。植物细胞感知环境、发送信号、植物防御、细胞间通讯、选择交换界面等生理特性无不依赖于植物细胞壁这些结构和成分的变化。近年来 ,细…  相似文献   

11.
气态植物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通过揭示乙烯与光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改变了我们对乙烯信号的线性认识.光信号通路对乙烯信号转导有调节作用已被证明,这意味着存在着复杂的信号网络,影响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防卫反应.从七个方面介绍了有关乙烯与光信号转导通路间交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植物基因组的研究已经由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转向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积累的数据,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阐述DNA序列的功能,从而对所有基因如何行使其职能并控制各种生命现象的问题作出回答.近年来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技术主要包括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DNA微阵列和反向遗传学等.对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基因功能的理解和对植物形状的定性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据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述了在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UV -B辐射过程中 ,植物对UV -B信号的感受和传导机理 ,其中包括细胞中UV -B信号受体 ,各种信号分子 (诸如活性氧、水杨酸、茉莉酸、乙烯和一氧化氮等 )的级联放大传递以及对于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 ,提出了UV -B胁迫信号传递的信号分子级联模型 ,从而为有效防护环境变化引起的UV -B辐射增强对于植物体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Nucleic acids in plant tissue lysates can be captured quickly by a cellulose filter paper and prepared for amplification after a quick purification.In this study,a published filter paper strip method was modified by sticking the filter paper on a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PVC)sheet.This modified method is named EZ-D,for EASY DNA extraction.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etyl 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method,DNA extracted by EZ-D is more efficient i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mplification due to the more stable performance of the EZ-D stick.The EZ-D method is also faster,easier,and cheaper.PCR analyses showed that DNA extracted from several types of plant tissues by EZ-D was appropriate for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samples.A regular PCR reaction can detect the EZ-D-extracted DNA template at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0.1 ng/μL.Evaluation of the EZ-D showed that DNA extracts could b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by PCR reaction for DNA fragments up to 3000 bp in length and up to 80%in GC content.EZ-D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DNA extraction from a variety of plant species and plant tissues.Moreover,when EZ-D was combined with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method,DNA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samples could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need for specialized equipment.As an optimized DNA purification method,EZ-D shows great advantages in application and can be used widely in laboratories where equipment is limited and rapid result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Bothoutputover samplingandinputholdingschemesareeffectiveinmanysystemidentificationproblems ,especiallyinaclassofblindsystem/channelidentifi cation problemsthatcannotoraredifficulttobesolvedbyconventionalapproaches .Neverthelesstherearestillagreatnumberofsystemstowhichnei theranoutputover samplingschemenoraninputholdingschemeisapplicable .Certainlysuchablindi dentificationproblemmaybesolvedusinghigh orderstatisticsbasedalgorithms (HOS) [1] .However ,ifmultiplesensorscanbeuse…  相似文献   

16.
We cloned and characterized a rice gene OsBIABPI encoding an AMP-binding protein. The full-length cDNA of OsBIABP1 is 1912-bp long and is predicted to encode a 558-aa protein. OsBIABP1 contains a typical AMP-binding signature motif and shows high similarity to members of AMP-binding protein family. OsBIABP1 is expressed in stems, leaves and flowers of rice plants, but is not expressed, or expressed at a very low level, in rice roots. The expression of OsBIABP1 was induced by some defense-related signal molecules, e.g., salicylic acid (SA), benzothiadiazole, jasmonic acid (JA), and 1-amino 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which mediate SA-and JA/ethylene (ET)-dependent defense signaling pathway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OsBIABP1 is activated by the infection of Magnaporthe oryzae, and the induced expression is quicker and stronger during early stages of pathogenesis in incompatible interaction than that in compat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rice and M. oryza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sBIABP1 may be a defense-related AMP-binding protein that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defense re-sponse through SA and/or JA/ET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7.
EST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达序列标签是cDNA的部分序列,是通过对cDNA库进行大规模上次性测序而获得.对于植物研究而言,该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克隆重要植物基因的工具.而且,通过分析来自特定组织的EST库可以定量地估计该组织中各类基因的表达丰度.这种组织基因表达谱可用于阐明植物的代谢调控网络或植物对生物、非生物胁迫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章以几个典型的实例阐释如何利用EST技术来克隆重要的植物经济性状基因及以此技术进行表达谱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rosoft.net作为开发平台,完成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的开发和设计。该系统可以通过USB接口控制相控阵电路硬件系统阵元发射,完成数据实时采集和数据实时成像任务。系统同时支持A扫、B扫和S扫等多种超声相控阵扫查方式,同时成像参数、成像方式可以通过界面参数进行选择,并能实现图像放大缩小、光标定位、图像标尺标定和实时系统参数校正,采集到的数据可根据不同的扫查方式,实现3种格式的文件存储。通过自主开发超声线控阵无损检测自动成像系统节约了成本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该系统方便灵活,加深了对超声相控阵信号成像的直观理解,有助于推动相控超声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植入便携式设备,方便检测人员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成军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4):1-4,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的物质代谢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在其与痛原物相互关系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在体内可以形成各种抵抗病原物有关的物质。这包括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胼胝质、类黄酮和萜类植保素、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chitinease)和1,3-β-葡聚糖酶、病程相关蛋白和水杨酸等等。寄主植物细胞壁在感染病原菌后的木质化作用-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是寄主植物抗性反应的一种特性,为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提供保护圈。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A4H)和4-香豆酸-CoA联结酶(4CL)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这三个酶的活性在植物体内的变化与植物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联系。水杨酸的Mr小,适宜于植物韧皮部中的长距离传输,被认为是植物诱导抗性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