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讨论,它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学校不仅是老师的学校,更是家长的学校,社区的学校.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苏奕 《上海教育》2013,(9):76-77
家校合作在国外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共同进步、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谓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两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两种身份的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主张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通过合适的课程、学校管理、资源利用及与所在社区的合作来确保教育质量。要真正实现全纳教育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合作,即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白瀚 《陕西教育》2008,(7):100-10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显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促进家庭和美、学校发展与社会和谐。目前的家长与学校合作进行学生管理仅仅停留在中小学生的家长与中小学合作这个层面,没有扩展到大学生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这个领域,家长游走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边缘。本文描述了家长游走在高校学生管理边缘的现状并从终身教育、人才竞争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等层面阐述了通过家长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对绍兴市学校和社区教育合作实施情况及参与方对合作的主观认识的调查表明:学校、家庭、社区都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程度不高。表现为:教师接受社区邀请时附带条件;教师对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持怀疑态度;家长对学校了解程度不高;社区假期活动缺乏吸引力。当前,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还面临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关系无法理顺,社区教育实体和场所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目标以来,美国国家教育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在战略层面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质量的卓越.在战术层面注重加强教育研究和成果传播;关注教育系统的灵活性与加大地方的责任,并建立与此相关的问责制;加强国家课程标准的建立和评估;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信息技术的采用;发展安全的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与学生和家庭的选择;建立学工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等.  相似文献   

8.
所谓忠诚管理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忠诚,更重要的是忠于某个组织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忠诚管理应用于学校的层面上就是校长要引导教师、学生、社区、家长、教育行政部门认同自己、认同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学校的价值主张、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发展规划的忠诚,最终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六位一体,形成一股管理合力。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家长、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管理与学校建设的基本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忠诚的力量”。长期的研究表明,这六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学校变革中需要关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的引入有助于确立良好的公共信心,有助于促成变革中良性压力的形成,有助于强化学校自身的知识基础。要突破目前家长、社区与学校合作关系发展的瓶颈则是建立本质上共生互惠的合作关系。家长和社区参与不仅仅只是为了实现学校变革,同时也是为了家长自身和社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庭、学校和社区在社会化和教育孩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的两个主要目的就是:其一,鼓励研究家庭和父母之道的人员更多的关注孩子就读期间的学校;其二,鼓励研究学校和儿童学习的人员核查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教育和发展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很能影响家庭,家长也能影响每年孩子入学的学校所在的教育者,认同这一点很重要。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论证科研和发展可能帮助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学习上创造更加广泛的支持。对于教育者、政策领导者、咨询人员、社区领导人员及其他和家庭及孩子工作在一起的专家来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红 《教育探索》2005,(3):41-41
一、新时期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以往我们的家庭敦育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家庭教育应该怎么搞.学校如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家庭如何与学校配合实施教育.现在.我们从家校合作教育这一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充分地合作交流,建立和谐的友情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功能.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主力军,在家校沟通中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科任教师和自己,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增加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娄华英 《上海教育》2016,(Z1):42-43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育资源支持,需要课程开发者的智慧,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家长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张江高科实验小学在这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家校合作——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整合学校、家长与社区的资源,但实践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能够通过学校的行政和管理,主动、积极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教师的需求和专长,通过教师规划学校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课程发展的质量;能够思考学校在社区中的角色,并寻求家长及社区的参与支持,在多方面的合作下描绘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建立共同的教育愿景,借此提高学校教育的效能。所以说,赋权增能评价在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校联合是搞好学生教育的必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或家庭都是不够的,教师不能全面地观察到学生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全面地看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连贯性。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积极参与,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需要讲究一些艺术。  相似文献   

16.
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显然,家校合作一方面是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最终促使青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及个性得到良好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家校合作,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家长义工制,是家校合作发展的未来趋势。成立家长义工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促进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首先要注意明确成立家长义工队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还要坚持自愿参与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为家长义工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长,家庭要和学校做到紧密配合、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学生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和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整体趋势。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是目前国内外新兴的有关教与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儿童的成长有赖于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支持和关怀,二者共同肩负教育儿童使之社会化的责任。美国学者Davics主张从目的角度把家校合作活动分为: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和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四类。家校合作模式是新课标注重学生个体性发展的一种反映,该种模式关注学生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试图寻找家庭与学校间合作的障碍与可能,寻找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儿童成长的优劣势,并在其中获得共通的可达到的家校双方的理解,最终达成协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家长投入在儿童发展早期阶段具有丰富内涵,包括在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的情境下家长对早期儿童教育所做的一切贡献。家长投入对儿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缓冲贫困的消极影响、促进儿童学业成功、改善家庭系统等方面。但低收入家长的投入方式、特点通常与教师预期不一致,其投入教育的动机与信念较弱,缺乏投入子女教育的机会和资源等,都阻碍了低收入家长投入。为此,需要教师、学校与政府将低收入家长作为支持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看待,增强对低收入家庭特点的敏感度,采取适宜的多样化支持策略,与低收入家长建立真正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处境不利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