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辉 《视听界》2012,(6):100-101
对专业化办台,通俗的理解是节目设置的专业化、特色化,收听群体的对象化,将有效收听群体通过不同的节目设置吸引到一个整体的节目框架里。专业化办台,必须依照各台的实际,进行人员和节目的合理配置,以发挥专业台的人才优势以及节目优势,最大程度地吸引所针对的收听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改革二十年来顺风逐浪,此起彼伏,广播理念和各种专业手法不断创新。从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到1991年上海电台交通信息台开播,广播“窄办”的理念和方式渐成气候,新闻台、文艺台、音乐台、体育台、旅游台……各种各样的专业台纷纷成立,节目播出方式也随之创新,从传统的综合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到板块节目.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广播市场细分之后,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精神办好财经证券节目是经济电台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经济台的财经证券节目开办已经7年了。在各种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西安经济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在经营品牌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宋烨 《声屏世界》2003,(5):49-49
从目前我国大陆各级专业电视频道发展的速度看,要解决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仅靠自产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引进节目并重新进行包装,这类节目只要编导具有品牌意识,精心制作,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品牌节目,精品节目。如何在包装节目中融入品牌意识,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茅丽君 《视听纵横》2005,(3):105-105
现在,我省许多县级台都推出了大时段、综合性的主持人节目,这无疑是广播电视宣传改革成功的体现。但是笔以为,从我台多年的实践看,县台设置主持人节目还是应该以短小、精干、灵活,并且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为好。不要像大台一样动则一小时或四十多分钟,大台有大台的优势,而县台则有县台的特点,不可盲目跟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台于去年创办了十五分钟的《渔港会客厅》节目,这档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的主持人节目,每次一个中心,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节目是一个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龙头”和”窗口”,节目质量体现着这个台整体素质的高低。相对一个区域而言,新闻节目受到的关注最多,受众群体更广泛,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力也更大。本文拟从地方台新闻节目编排、节目理论、节目形态、节目语态四个方面作一初浅的分析。 跳出节目编排的惯性思维,力求灵活富有节奏层次感。我们现在的新闻节目编排大致是这样一个基本思路: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7.
凌奕音 《视听纵横》2002,(6):105-106
在《健康援助》的一系列采访当中,我承担了不少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话题。由于专业台的定位,我们节目特别关注了与处理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今年我们国家又针对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重点推出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卫生部也随之颁布了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等法规。这给我们的节目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同时也把一个巨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我们都知道,新推出的法律法规虽然有很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但是条条杠杠毕竟十分枯燥。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死”的内容通俗生动地介绍给听众呢?  相似文献   

8.
吴娟 《视听界》2002,(1):54-55
90年代后期综艺节目以其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大众化的参与方式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一时间综艺节目风行。这样一来,不少综艺节目样式雷同,港腔台调充斥,以及流俗的搞笑方式,又使其步入平庸化的泥淖。于是,一种十分矛盾的现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是人们对这些节目的批评、指责和反思;一方面,这些节目又红火热  相似文献   

9.
余峰 《视听界》2002,(5):59-59
随着各台生活专业频道开设,生活节目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节目主持人作为百姓心目中的特殊“成员”,其主持的风格个性也必须具有独到的一面,方能扬起生活节目的风帆。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节目主持人?这是在谈论本篇题目时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各级台的节目主持人形式多样:或报幕式、或播音式、或解说式、或主持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究竟什么是节目主持人?全国尚未有规范化的统一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概念上讲,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从或观众主持节目的人,即叫节目主持人。从内涵上论,节目主持人应是节目设计  相似文献   

11.
邢怀滨 《视听界》2002,(5):87-87
由省级台提供的公共频道首先是确保了节目的整体质量,规范了影视节目源渠道。提供给县级台插播新闻、广告的节目时段既保证了地方台的经济收入,保留了节目的地方特色,也使得县级台能够腾出物力、人力,将精力集中在节目质量的提高和事业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2.
蔡星 《视听界》2000,(5):29-29
专栏化的广电节目,随着广电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地受到受众和广电人的重视。搞好专栏建设,提高专栏质量,对县台来说,有一个“为什么要创办‘名’‘优’专栏节目,按什么样的标准、怎样创办‘名’‘优’专栏节目”的问题。一、争创“名”“优”专栏节目的必要性。1999年度,我们台推荐2个专  相似文献   

13.
杨盛海 《声屏世界》2005,(10):50-50
纵观全国已有的专业频率(专业台),我们不难发现,大家所走的专业化路子大多是“对象专业化”,与过去的综合台相比较,由于频率(台)目标受众明确,晚为凸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象明确;二是服务更具体、更快捷;三是节目设置更合理;四是节目形式更灵活:五是创收能力更强。因而,进入新世纪一台多频率.走频率专业化的道路已经成为广播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方俊 《视听纵横》2005,(5):33-34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电视台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普遍重视以新闻立台。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是最能显示一个台的采编制作水平和风格的节目形态之一,因此如何创立自己的城市电视新闻特色成为理论界和广大电视媒体工作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模式的天空     
和电视同仁聚会时,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就是“模式”。电视节目已进入到了模式竞争阶段,称霸荧屏的多是成熟的模式节目,这刺激着电视制作人的神经,梦想着“模式”这一秘笈能够一招制胜。有的台成立节目研发部,鼓励自创节目模式;有的台组织国外热门节目观摩会,挑选骨干人员赴欧美等国学习先进节目模式;资金实力雄厚的台则重金购买国外成功节目模式,或与国际节目创意公司协同研发节目模式。然而,电视台趋之若骛的“模式”,在国内电视荧屏上,能活多久?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电视台的血肉和基石,那么新闻评论可以说是这个电视台的灵魂和旗帜。正因为新闻评论所代表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各电视台都把本台的评论性节目作为重头戏,挑选精兵强将,力图把节目办好,但评论性节目的处境却不乐观。   一、栏目定位:贴近百姓   虽然在许多方面,城市电视台创办评论性节目都不具备中央台、省台那样大的优势,但在贴近居民程度的贴近性和距离百姓远近的接近性上还是有优势可言的。所以基于此,我们认为城市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定位应是:贴近百姓。我们知道,一般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台是综合台、系列台、专业台并列时期。有许多综合台、系列台在向专业台发展,专业台处在蓬勃发展时期。专业台的出现为广播人设置了许多命题,如办台理念的发展、节目形态的更新、知识结构的重组等。作为广播核心角色的主持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相似文献   

18.
童俊 《视听纵横》2007,(4):56-57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如何,决定着一个台的生存与发展。而能否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我以为取决于三个要素,那就是:社会责任、三贴近、创新意识。可以说这三者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是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品位的源动力。广播电视采编播人员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做到三贴近和不断抓节目创新,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将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俱佳的,丰富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宽频带的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在各地的延伸,城市电视台在节目套数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台多道”的格局。这样,在确保节目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专业频道之间的分工,将频道功能按照受众的多方需求进行定位,就成为各城市台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顺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生活频道”这一与城市观众关系最为密切的节目组合思路,已经开始提上城市电视台节目规划者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电视的新闻性节目 ,是以报道、评论新闻事实为内容的各种电视节目的总称 ,它是一个电视台的宣传骨干 ,是衡量一个台整体素质高低的一个窗口 ,是反映一个台在社会中有无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但是 ,对待这样一个关乎电视台声誉的重头节目———新闻节目 ,一些台往往是穷于应付而缺乏编辑意识 ,于是产生了受众反感的传播效果。一是跟着领导走 ,晃来晃去是领导的影子 ,致使整档新闻成了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的工作大事记 ,没有新闻性。二是内容杂乱、单薄 ,记者和通讯员拿来什么 ,在节目中就采用什么 ,缺乏明确、周全的编前安排以及条理性和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