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2.
卢旭荣 《陕西教育》2011,(10):27-27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能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自己的预设教学.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把学生看成是“木头人”.对学生的表情熟视无睹,不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其课堂实效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知识殿堂的引路人、学生精神家园的关怀者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情关注度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语文老师经常感叹语文学习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很多。如,学生的阅读不够,老师的水平不够,等等。但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数学课堂中,往往在最后的环节都能出几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新课所学,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也有个科学性在里面。我们的老师都知道预习、学习新知识、复习这三个环节是一体的。但真正在课堂上,特别是语文课堂上,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却很少,往往更多是注重了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精彩“表演”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完整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不仅仅学新知识,也应有不断复习,重新建构自己的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中,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提示,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要求学生记住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这种演示实验只是让学生看老师表演,"老师做,学生看;老师讲,学生听",缺乏对知识的深入引导和探究.上在实验课时,也是让学生带上课本和实验报告册,照着课本的提示、实验报告册的要求,进行机械的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都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地探索,不经过思考、分析、讨论,也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也不可能从实验中获得更多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也降低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实验课成了一种形式、一种任务,实验不再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在教学中进行如下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5.
教学本应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而且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现实却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扮演了唱"独角戏"的角色,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任你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学生仍是神情木然,一堂课就看老师一个人在表演.这种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想见.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唱"独角戏"呢?先来看看造成唱"独角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省级教学比赛、市级教学比赛、还是区级和校级教学比赛,评课专家和老师都是坐在学生后面听课,听老师怎样讲课,听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看老师怎样表演,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动作协调。我认为评课专家应该换个角度听评课,对参加比赛的老师更公平、更公正。大家知道,每一堂课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听课的主要内容除了要听老师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循循善诱,以及与学生合作的默契等,还要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突出现象,其原因就是课内教师教授多、学生探究少。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主旨是教师主导角色要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应该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今一节语文课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看老师的表演如何,而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获。要提高课堂效果,作为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努力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那究竟要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使之达到低耗高产呢?据几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曹振荣 《海南教育》2014,(16):48-4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其中"认真听讲"是这次修订后增加的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却时常发现以下现象:现象一:"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小手林立。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歌唱、唱游、欣赏、演奏等教学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创编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演、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编、创、演的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创编表演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本文针对创编表演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创编表演教学策略。一、创编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有的老师,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老师的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  相似文献   

10.
讲台曾经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诜耳恭听,静观其变,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演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援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相似文献   

11.
李云芳 《考试周刊》2012,(61):106-106
我校课改沿用了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技能,合作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仔细观察会发现,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没有耐性听别人说:部分学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课堂往往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导致部分善于表现的学生在课堂上抢着发言,部分习惯沉默的学生则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特别在小组学生英语对话表演这一环节更是严重:展示的学生很认真地把自己小组的对话呈现出来,周围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倾听,有的在讨论自己组的展示,有的自己在看书,有的什么也不想,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只静静地坐着等自己组的展示,好像表演是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当老师在对展示小组所犯错误进行当场指正时,其他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倾听,还会继续犯相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新理念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的逐步确立,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体现创新思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很好的可表演性。于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频频让学生进行表演,似乎一有表演,学生就学得活跃主动,课堂就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然而,随着这种手段的频繁使用,教师们对其也有了不同看法。特别是一些公开展示课,教师安排的表演环节,学生表演得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听课老师当然心知肚明,评课专家对此也颇有…  相似文献   

13.
一堂出彩的数学课,不是看老师对问题分析、分解有多细腻、有多独到,也不看老师讲解多么流利,有多激情;而是看老师是否能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真正让学生用眼观察,用脑认真思考,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宰,有效实现数学课堂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来,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十分注重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要求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要求学生书写要正确、工整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英语,但是英语成绩总是不理想。通过调查发现,他们虽然上课认真听讲,但放学回家后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很少学习英语,贪玩,看电视过量,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总是临睡才匆匆忙忙写,遇到不懂的就留到第二天上学后抄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巍 《辅导员》2012,(12):82
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课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是目前学校教育中老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中,尽管老师的作用在变化,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在变化,但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基本方式,由此,小学生必须学会听课。一、边听边思考我们做过认真预习后,当老师分析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检验。用老师的分析作为标准,检验我们预习的成果,看错与对及原因,看分析思路等。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课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是目前学校教育中老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中,尽管老师的作用在变化,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也在变化,但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听课,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基本方式,由此,小学生必须学会听课. 一、边听边思考 我们做过认真预习后,当老师分析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检验.用老师的分析作为标准,检验我们预习的成果,看错与对及原因,看分析思路等.  相似文献   

17.
两节公开课,第一节很完美,每个学生都展现得很精彩,每个环节都进行得很顺畅。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分组,大胆表演,一个主题但有不同拓展,内容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看起来很民主,实际上学生只是按老师设定好的剧本在走,没有任何自由,是虚假的美丽。第二节课,看起来很平淡,但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老师也愿意在课堂上花宝贵的三分钟,只是为了等待一个小组。  相似文献   

18.
课堂小结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老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数老师都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没有认真设计这一环节,对这一环节不以为然,漠然置之.一、做明眼人,当前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现状一课堂小结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不够.有位老师上分数除法这节课,老师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证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个结论.最后小结时,老师把之前做在PPT上的几种证明方法缩小后一一重现,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19.
课堂原本是学生与老师的世界,而我们的课堂却成了老师与“老师”的天下。在“模拟课堂”的教研活动中,我们30名老师作为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受,过了一把做学生的瘾。这是一节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实的。现象一:好奇心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上课后,老师刚刚把学具袋交到每个小组长的手里,我正要打开看里面有什么,就听老师说“: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抬头一看,早已经有很多小组把学具袋打开了。这时我才想起并没有听到老师让我们打开学具袋的命令。大家停下了,你看我,我看你。一…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