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藏族自传体文献在追求信史、记录社会史事、以史为鉴等方面打破了一般宗教人物传记的写作法则,反映了清代藏族史学家史学观念的变化,标志着清代藏族史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王曙跃 《大观周刊》2011,(25):32-33
兰克是十九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培养的大批优秀弟子发扬光大他所提倡的客观主义史学,最终形成实力雄厚、蔚为壮观的兰克学派。该学派主张书写历史要客观公正,强调对于史料的利用与考证。而这一思想与我国清代盛行的考据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本文就试图把兰克史学与乾嘉吏学做一个比较,以便明晰二者在诸多方面的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朱奕 《中国图书评论》2023,(11):104-109
《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是于2022年11月出版的图书,其作者马勇先生所撰写的核心理念在于对史学的再次梳理,探寻一条对于史学的传统启发之路。图书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对“老辈史家的经验”的文章整理,其二是“我的史学研究”的梳理和展现。纸张背后所探讨的是对历史学的还原与逻辑一致的观点,是基于传统史学的背景与发展,去阐述中国史学背后的真实烙印,是去开拓中国史学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献典籍、目录学、史学和经学图书典籍大量出版。文章在对清代图书事业发展进行分析上,对清代图书流通五种渠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荫浏先生作为音乐界的著名人物,其在音乐界的影响可想而知。而综其一生可知,杨荫浏先生对近代音乐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对音乐史学的研究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6.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6):45-45
备受期待的西方中国史学研究著作《剑桥中国史》终于又要出新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该书第九卷《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其学问博大精深,对文字、音韵、训诂、经学、诸子、史学、哲学、佛学等均有很深的造诣。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竟然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相似文献   

9.
[美] 恒慕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本书翻译组译 清代名人传略一书,将于1989年10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美国出版的论述我国清代历史的一部著名史学专著。这部词典式的大型人物传记体词书,由五十余名东西方学者利用美国国会图书馆极为丰富的藏书,历时九年编撰而成。1943—1944年由华  相似文献   

10.
清朝中期的乾隆以及嘉庆时期,史学研究方向发生重大转变,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历史观风格,其内涵体现在追求历史本真同时谨慎言表。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1877~1927年)先生,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曾留学日本,历任学部图书局编译等职,晚为清华研究院教授。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多种传于世。先生为近代著名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史学、古文字学诸领域创获殊丰。早年钻研西方哲理,于康德、叔本华学说特有会心。中岁从事文学研究,所著《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以下简称《词话》)、《宋元戏曲史》皆划时代之作。海宁籍语言文学家吴文祺教授尝为著文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安先生》,而《词话》的影响尤为深广。按《词话》之成稿当在1908年秋冬…  相似文献   

12.
乾嘉学者与清代江南私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者不仅在史学上有杰出贡献,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为藏书家,其学问或谓学派的形成有赖于江南地区丰富的藏书。关注清代乾嘉学者与江南私家藏书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研究中国藏书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17日,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通过对方汉奇先生从教65年来贡献的回顾,初步研讨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历史与内涵。作为"画地图"式的基础性研究,方先生的作品侧重于对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编纂,这种描述源于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学科的需要。如果说描述分为实证与编纂,今后的新闻史学更需要补上实证这一课,从而完整化从实证、编纂到解释、预测的历史学认识逻辑。"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也正是源自这一逻辑的对实证新闻史学的呼吁。理顺新闻史研究的困境,厘清描述与解释的关系,端正新闻史观和"问题意识",有待研讨会后的继续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罗尔纲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太平天国史学专家。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与充分利用图书馆不无关系。他在南京图书馆拉网式地普查和搜集太平天国史料的作法,是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一生精力用于讲学、著书和编修方志.所著<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但不同的方面正如章学诚所言"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务为后世开山.而人乃拟吾于刘知几,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吾议一家著述,截然分途,不相入也. ……  相似文献   

16.
<正>清华大学历史系倪玉平教授的《出入与异同:清代经济史论稿》一书,2019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论文集,搜集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经济史学术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漕运、盐政、关税、财政、灾害、量化经济史、人物与事件、思想文化与考证等方面。这些论文或从政治史视角研究清代财政,反思中西财政发展道路的异同;或从计量史学的视域透视中  相似文献   

17.
清代浙东学派虽以史学名家,但戏曲成就不容忽视。黄宗羲、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黄式三皆有对戏曲的探讨。在戏曲状态方面,戏曲融入黄宗羲的日常生活,成为其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之戏曲状态则由日常步入历史。在戏曲理论方面,黄宗羲推崇本色,其灵魂在于至情,并与章学诚产生共鸣。然而,全祖望、章学诚之戏曲观念终由本色一归雅正,章学诚更将雅正予以升华,推崇曲与道通。另外,清代浙东学者皆重视乐律,多涉考证。在戏曲功能方面,从黄宗羲之娱乐到全祖望、章学诚、黄式三之教化,清代浙东学派戏曲功能的嬗变透露出教化增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商衍鎏先生以亲身参与科第之人,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一书,述有清一代科举与学校制度,其材料充实,内容丰富,广征博引,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最有影响著作之一。笔者在阅读此书时,发现作者在述及进士及关于进士系内之各种考试和清代科场案相关内容时,所记时间有几处错误,现分述并校订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相互渗透、文学与史学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日益深入,朱丽霞的近作《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即是文史兼治、创获颇多的著作。本书构思新颖、研究方法独特,堪称体现文化研究新思维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编著的清史研究丛书《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清代地理志书研究》即《清史地理研究》第一集,本书是以《清史地理志》、《清史地图集》学术团队科研成果为主的论文集。邹逸麟先生在序中,开宗明义提倡学术界展开清代历史地理的研究,认为这对科学认识我国当代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本书共收录15篇论文,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