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强化”是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虽起源于早年联结主义心理学,但被当代认知科学、行为科学所重视。本文就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强化”的有关理论,提出必须重视技能学习的社会需要和生物学需要,在利用非自然强化作用的同时,也要广泛地利用运动项目所固有的自然强化作用,并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有效方法。这对体育教学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运动项目自身功能对练习者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通过自然强化的给予和剥夺的交替控制作用于两组实验对象,初步得出以下结果;自然强化作用在篮球教学中的投篮和传球两项技术中普遍存在,并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态度、成就感等:自然强化作用会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结果的实现上;自然强化作用主要影响达标成绩,非自然强化作用主要影响技术动作的规格。  相似文献   

3.
运动技能学习中,及时的正自然强化作用事件发生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练习兴趣,并对练习者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自然强化作用和运动技能难度负荷的依存关系,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能有效促进练习者运动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纵箱分腿增越教学实验,力图使“强化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消除恐惧心理,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其他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资料分析和对强化与非强化因素在体操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强化因素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非强化因素的教学效果.此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武术教学中的即时反馈强化控制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控制论的原理,结合传统教学法和程序学习法之优点设计出“即时反馈强化控制”教学模式用于武术教学.实验表明:通过增加施控者加强学生之间的微观调控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换,使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显著,实现了100%的即时强化机率.  相似文献   

7.
自然门问答     
林辉 《精武》2004,(8):46-47
写完《大道自然来——自然门功夫》(《精武》2003年第9期)和《自然门功法应用》(《精武》2004年第4期)两篇关于自然门功夫的介绍后,本不打算短期内再写关于自然门的文章了,因为这两篇文章基本上点明了自然门内容的实质,读者可以慢慢地体会,再做过多的理论分析,会徒增玄念,制造神秘,反而会误导初学者。  相似文献   

8.
即时反馈强化控制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控制论的原理,结合传统教学法和程序学习法的优点,设计出"即时反馈强化控制"教学模式用于武术教学。在92级、93级学生中实验表明:通过施控者加强学生之间的微观调控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换,使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显著,实现了100%的即时强化机率.  相似文献   

9.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建立在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其主要内容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还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本文还分析了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缺点与不足,探讨了研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对当前我国体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奖惩机制来控制学生的行为,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行为强化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奖惩在体育教学中的强化作用、运用原则及有关要求。这有助于提高对奖惩强化作用的认识,增强运用奖惩措施进行教学管理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运动行为认识观的发展以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传统的运动认知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更新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等的理论和方法时要吸收自然物理学动作学习和运动协调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n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relapse prevention program, a reinforcement program, and an exercise-only control group in increasing exercise program adherence and short-term maintenance in 120 previously sedentary female university employees. The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an 18-week exercise program composed of stretching, calisthenics, and aerobic dance. Attendanc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progra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subjects in the relapse prevention group than for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 nonsignificant trend in this direction emerged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rogram and at 2-month follow-up. For all treatment groups, attrition (attendance at less than two thirds of the exercise sessions) was substantial, averaging 72% at the end of the 18-week program.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lapse prevention and reinforcement programs may not assist previously sedentary females in long-term adherence to an exercise program.  相似文献   

13.
"养气"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而且是从哲学的角度喻意其与生命来源的联系。先秦老庄"养气"说理论奠定了我国古代"养气"说理论的雏形,两汉时期桓谭、王充等人进一步确立以自然论生命意识范畴的"养气"说理论;汉代刘勰认为养气的实质是"清和其心,调畅其气",是古代"养气"说理论体系中极富代表性的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古代思想家们对"养气"说理论的探究,对"养气"说理论的最终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性化的自然选择与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平生  冯平 《体育学刊》2003,10(1):70-72
采用献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阐述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性化自然选择与定位的条件和成因;得出了自然环境成为催生、孕育民族体育的摇篮和襁褓,生产劳动是民族体育的乳汁和养分,人环境则是民族体育无法离开的空气。其目的在于构建民族体育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说"家族相似"、体育语言和体育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07,28(4):47-53
有几位学者研读了后现代语言哲学著作,提倡我们使用"家族相似"之类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体育语言"和"体育概念"的问题,这当然是不可行的,因为它混淆了体育的日常语言同专门语言的实用界限。  相似文献   

16.
论太极拳和谐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美  苏欣  杨建营 《体育科学》2007,27(11):21-24,47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被释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源,太极之理,拳之理,乃世界万物之理。通过阐述中国哲学精神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进一步诠释太极拳中所蕴含的“生命和谐”、“斗争中求平衡,变换中求和谐”的和谐理念。太极拳在国际传播与推广中将和谐思想传播世界,这与当今中国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和谐、统一。太极拳的推广不仅是健身方法的推广,其和谐精神的倡导与传播是从民间文化交流的角度实践“和谐世界”理念,是共建和谐、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是窥视民族文化发展的窗口,其多元价值需要从不同理论视角来探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黔北地区"独竹漂"这一典型个案来分析和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形成历程中的生境选择问题,具体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维度来展开相关分析。同时,探讨了"独竹漂"这一文化事项的个性生成与所处生境的密切关联,以此阐明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生境选择问题,及其文化个性生成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王改艳  周兵 《体育学刊》2006,13(6):127-129
从自然价值角度看体育的内在价值,从运动和文化的自然价值角度来明晰体育的自然内在价值。运动属性是体育的自然内在价值的核心,文化属性是体育的自然内在价值的灵魂,现代体育需要自然内在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