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深层语义句,往往是指一些表达深刻复杂、曲折微妙的思想感情的语句。它们或含而不露,或含苞待放,或柳暗花明,或曲折通幽,以多彩多姿的样式见诸文学画廊中。它们意蕴丰富,文辞婉约,大多是传神妙笔。如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挖荠菜》一文,就是一篇“具有近似于音乐和抒情诗那样的艺术魅力”的散文佳作(黄秋云《关于张洁作品断想》,见《文艺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羽林郎《》焦仲卿妻》三首古典诗歌被认为爱情名作,但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三首诗之后认为,把它们定为爱情作品是误读,实际上,它们是封建社会的女性试图逃离被侮和苦难从而或自欺或自遣或假男权以自救的一种生存策略的怨诗,这是她们在当时无可奈何的痛苦选择。这三部作  相似文献   

3.
<正>内容简介《惊人的骨头》(全3册)包括《消失的恐龙》《动物世界》《头骨之谜》。这套书更像是一套"透视"动物的科普书,让读者由内而外地去审视这些曾经或仍然生活在地球上的精灵,它们如何奔跑,它们如何飞翔,它们如何饮食。正如书名一样,这套科普书的角度更让人觉得"惊人"。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羽林郎》《焦仲卿妻》三首古典诗歌被认为爱情名作,但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三首诗之后认为,把它们定为爱情作品是误读,实际上,它们是封建社会的女性试图逃离被侮和苦难从而或自欺或自遣或假男权以自救的一种生存策略的怨诗,这是她们在当时无可奈何的痛苦选择。  相似文献   

5.
一、词的概念新语法体系认为“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语言单位,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在短语和句子里起一定的作用。”(见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汉语知识》)因为词的种类很多,情况各异,它们的意义或具体、或抽象,它们的作用或明显、或微弱,所以在概括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时便用了“一定”这个富有弹性的修饰语。二、划分词类的标准《语法提要》在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上与《暂拟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塑造了多种类型的飞鸟形象.它们或为原生状态.或幻化为人;或痴于情爱,或仗义行侠.或戏弄权贵.做出一些奇异行为。作者在它们身上赋予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们的行为表现出人类推崇的美德,  相似文献   

7.
披读《史记》,发现司马迁喜用格言及民间谣谚,《本纪》、《列传》、《书》、《表》中皆有所见。它们或古拙、或隽永,或一针见血,或寸铁杀人,洋洋洒洒,脉络贯通。赏吟再三,会觉得它们对揭示一些重大的历史命题,形成太史公雄深朴茂的文风都不无意义,于是读者也很自然地猜想:史家大手笔的司马迁何以对这些格言和谣谚情有独钟?它们是如何被太史公搜集起来的?在他的著述中又具体而微妙地产生了哪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月     
自古以来,日月星辰,雨雪霏霏等平常的自然景观,都是细腻多情文人的写作素材。在他们的眼里,一切自然景观都富于灵性,品味它们,品味人生,或喜或悲,或颂或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下面,我们来看看贾平凹的《对月》、梁实秋的《雪》和巴金的《星》,它们都是作者触景生情的心灵独白。  相似文献   

9.
《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角落里,很久了。上面积满了灰尘,我没有再去翻动它们。现在我看它们的眼光,或审视,或批判,再没有了往日的纯真。而我的双耳不再只用来聆听童话了。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问题:反问句有特定的形式标志吗?《语文学习》1989年12月发表冯昭华先生的文章《也有表揣度的反同句》,说是“反问句除了可以表述确定的意义《肯定或否定》之外,还可以表述揣度的意义。”冯先生举了两个例句,都没有表述或肯定或否定的确定意义,而只是一种“猜测”。这种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既然它们不表述确定的意义,为什么还要认定它们是反问句呢?“反问句”的名目是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97):16-17
《秋兴八首》中的"时空"不仅仅是对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在诗人杜甫述怀抒情的过程中,它表现为一种历史观念和宇宙意识。《秋兴八首》中的每一首诗都展示了一个不同的空间,或历史,或现实,或想象,或真实。它们以独特的画面感组成了一个无比壮阔的时空和完整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披读《史记》,发现司马迁喜用格言及民间谣谚,《本纪》、《列传》、《书》、《表》中皆有所见。它们或古拙、或隽永,或一针见血,或寸铁杀人.洋洋洒洒,脉络贯通。赏吟再三,会觉得它们对揭示一些重大的历史命题,形成太史公雄深朴茂的风都不无意义,于是读也很自然地猜想:史家大手笔的司马迁何以对这些格言和谣谚情有独钟?它们是如何被太史公搜集起来的?在他的述中又具体而微妙地产生了哪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课本中提供的例题(或几何图),通常大家都是一道一道(或一图一图)地进行教学,即使是在一节课里教学两道相关的例题。但有时我们如果对教材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既分析它们各自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又把它们综合起来观察全局,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共同的基础知识。如果把它们化繁为简、糅合为一道题来教学,将会既教得很轻松又更能凸显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本文仅以《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14.
小语统编教材中的文体,一般是记叙文、说明文(即常识性课文)和议论文(四、五年级课文中的《读写例话》都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思路一般有下列几种: 一、纵向思路。这类思路的课文,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如五册的《雨》,它的思路为:雨前→雨中→雨后。按事物发展顺序的,大多是一事表人,或记一次活动的课文。如六册的《一个降落伞包》《一次科技活动》,它们的思路基本上都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或起因→经过→结果或开始→经过→结果。按地点顺序(空问变换)的,一般多是写参观访问记、游记的课文。如六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致尼、弗、丹尼尔逊》信中说道:“一切政府,甚至最专制的政府,归根到底都只不过是本国状况所产生的经济必然性的执行者,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好的、坏的或不好不坏的——来执行;它们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发展及其政治法律的结果,可是最终它们还是遵循这种发展。”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就会认识到恩格斯这一结论是极其正确的。本文的基本论点也是从这里展开的。 (一)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一九七九年第二期《教学与研究》发表的宋养琰同志题为《略论计划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计划第一,价格第二”.的看法,有些不同意见,提出来和宋养琰同志商榷。一宋养琰同志把计划和计划规律、价格和价值规律完全等同起来,认为“计划第一,价格第二”“孤立地或片面地”强调了计划规律的作用,并且特别指出:“计划只是一种意识”,“而价格则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认识和处理它们二者的关系时,不能把它们的界线混淆起来,更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硬说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或前者第一,后者第二”,“都未必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所发表的一些推广 Bernoulli方程的文献作了评述 ,指出它们仅只是《昭通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1 985年第 1期《Bernoulli方程的推广》一文的结果或特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定的需要和要求,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改成另一篇文章或另一部作品,叫“改写”。“改写”不仅是初学写作者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作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古希腊诗人荷马写了两部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美国的两位作家查尔斯·兰姆和丘尔契分别将它们改写成散文  相似文献   

19.
我家订了两份报纸,一份《扬子晚报》,一份《新民晚报》.这些报纸平常只是被我用来做做剪报,其他内容只在没事的时候浏览浏览,从来没想过仔细了解它们的优点与特色.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扬子晚报》日发行量已突破210万份,成为我国最大的晚报类报纸,《新民晚报》也达到110万份,它们分别立足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江苏省和上海市,这使我萌生了对它们作一番比较的想法.我选取了春节前的2月2日~2月8日一周的报纸,对两报中的各栏目文章或信息进行了统计.由于两报设置的栏目都很多,为了方便比较,我把它们进行了归纳分类,结果如表1.可以看出,从信息…  相似文献   

20.
牛学文 《教学月刊》2002,(11):34-36
近来,不少老师来电或来信询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与《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有什么不同?它们是不是同一内容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或上册和下册?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研究。下面谈谈我学习两个课程标准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