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6年湖北省优质课评比中,我参赛的课目是“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的第三章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在最初的教案里,我并没有把“黎元洪被逼当湖北军政府都督”定为难点,而是打算按教科书的结论来讲,即这是当时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担任,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的表现。但是,在试讲之后,我对教案做出了修订。  相似文献   

2.
晚清江苏是中国开埠通商最早的地区之一,外国教会势力伴随这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传教活动。中西冲突也开始表现在民教纠纷之上。晚清江苏教案的大体情形如何,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的传播情况以及江苏教案的特点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清末遵义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教案之一。学界一般把遵义教案的两造称为“民教”。文章论述了遵义教案两造中与教民相对的士民应为“团民”,与教会相对的是团练,“遵义教案”从发生到结案的全过程,与主持遵义团务的李蹇臣家族颇有牵连,从而提出“遵义教案”是教会、官府和团练三方势力矛盾激化的结果,也与办团流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界沸沸扬扬的“教案官司”长达两年,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二审审理的艰难历程,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语文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退还其教案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许多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因此以“教案官司”为由,认为教案所有权及其著作权均属于学校,并强行要求教师上缴教案。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澄清本案引起的法律误解。  相似文献   

5.
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实施“新政”。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修订新刑律,尝试司法独立,培养新式监狱人才,设立新式模范监狱。改革与清朝守旧势力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归于失败,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佟卫东,这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12月被任命为河北省保定供电公司经理,1998年3月任保定电力集团理事长。从此,他像一只雄鹰在保定电力战线展翅翱翔着。 他任保定供电公司经理三年来,先后组建了保定电力集团,完成了全市22个县(市)的企业改制工作,走在全国第一;通过专业化改组、公司化改制、股份制改造,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先后获河北省局和华北网局“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单位、电力部首批“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华北电管局“二星级企业”、“三星级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全国一流供电企业”等…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教案,天津教案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曾国藩因为处理天津教案,被人们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但事实并非如此,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的过程中与洋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纵观天津教案的处理过程,曾国藩有许多言行不一的地方,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他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曾国藩在处理完天津教案后,痛定思痛,提出了国家应该“徐图自强”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伊紫旒是吴研人小说中刻划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通过他切实而深刻地描绘出了晚清的世道风情,透露出了晚清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也代表了作者对晚清社会认识和批判的深度。伊紫旒的多重身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最浓厚的新兴大都市的社会构成特点所决定的。这一形象能有力地帮助我们去较深刻地认识本世纪最初十年也是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十年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他的去官趋商强有力他说明了晚清时期官僚体系正在丧失原有的“磁性”和“附着力”,而商品经济模式却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吸引力,具有鲜明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体育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年,根据实践经验,就在需要修订的内容给合理性的建议,主要就参与人员、国情、教案、评价、教材、时代性等方面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历《问刑条例》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修订的“例”,但这次修订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团,如修订过程、参修人员,完成时间。特别是完成时间,一般人认为本“例”完成于万历十三年,但实际上却是万历三十五年甚至更晚。本次修“例”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在两种社会意识思想即“心学”和“实学”的冲突交合下完成的,而也正因为这种社会意识的转型和变化,才使得本次修“例”不同于以往。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决非两个国家,这是历史和法律所证明的事实。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台湾的法律地位,驳斥“两国论”与“公投台湾前途论”这两种“台独”论调,并分析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特点及其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指出《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法。是指向“台独”分裂活动的法律武器。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体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界沸沸扬扬的“教案官司”长达两年,历经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二审审理的艰难历程,最后尘埃落定,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语文教师高丽娅要求学校退还其教案的诉讼请求被驳回。许多学校及其管理人员因此以“教案官司”为由,认为教案所有权及其著作权均属于学校,并强行要求教师上缴教案。作为法律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澄清本案引起的法律误解。高丽娅诉讼请求是要求学校返还她上交给学校检查的特定教案(本),而并非是教案的著作权,作为教案著作权载体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应该是谁?众所周知,教案(本)是学校发给教师备课用的教学工具,尽管其同…  相似文献   

13.
沈家本,浙江湖州人,清光绪年间任法部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职。他认为历朝历代之凌迟酷刑既不人道,又难以收效。于是,除修订立法外,他大胆主张法制改革。1905年3月,他上奏了永废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迫使清廷顺应潮流,下谕宣布将凌迟等重刑逐出清律条文,“死罪至斩决为止”。由此,沈家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法学泰斗”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15.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16.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记。他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写在该教案后面的字记载。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后记”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社会问题与晚清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晚清时期,骤然爆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大批人口死亡和农业生产凋敝,加剧了社会动荡;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又成为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此外,还有接连不断的盗案和遍地皆是的会党,所有这些,都使教会受到冲击,教案变得更加频繁和激烈。当然,社会问题并非晚清教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日本的“道德时间”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形态,本文即针对这一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展开论述。就课程设计而言,主要是制定“道德时间”学年计划和道德学习指导教案,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常用的方法包括:交谈、道德资料运用、角色扮演、道德笔记等。本文结合实例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化”视角来梳理甘阳近30年来思路中的不变与变化:不变的是他将文化放置于“古今中西”之争的架构下的讨论方式;最根本的变化则是由哲学到政治的转变,此政治是原初性的现实的政治世界。如此对于政治的理解又是与质疑全球性普世化的特殊主义联系一起,这同时也使他对于“古今中西”之争的理解深化,其中的张力得以展开。他由此提出“通三统”说,再进而以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在排序上优先于自由主义,而社会主义又优先于文化保守主义。由于甘阳个人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的某种特殊位置,通过对他个人的解读,自然也试图理解中国思想学术界晚近30年来的变迁及其背后内在的历史动力,理解中国知识分子重返政治以及何谓真正的政治成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是罪刑法定主义在我国刑法中最完整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中确立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它废除了沿用18年之久的类推制度。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完善民主与法制,开辟刑法发展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