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中的观察活动,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节课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来说,进行观察活动时,学生运用的是他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以往培养,训练的结果,本课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在观察活动以后。 观察后,既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和观察的过程进行  相似文献   

2.
走近观察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感知事物规律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观察方法与技能的训练。1.让学生经历按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观察的过程系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本册教材观察的对象蕴涵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不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还是从抽象的思维到能动地实践,观察都是首要步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要求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等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水平才能学好。而其中的实验观察能力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化学是学不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在课内外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步进行。演示实验(包括其他直观教具)、学生实验和化学课外学科活动是化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而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练习观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  相似文献   

5.
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认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基础,训练观察品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多观察的习惯是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的基础。"观察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能力的获得依赖于良好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科学观察的前提条件,观察更是最基础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9):178-179
观察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源头,也是任何新发现、新发明的入口,更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方法。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思维在观察中萌生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升华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曹学寨 《考试周刊》2012,(19):129-129
培养学生具备全面、正确了解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是学好生物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进行观察提供必要的条件,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观察力是指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带有个性特点的一种能力,是发展学生诸多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了解观察对象和观察原则,掌握必要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 1.实验观察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的作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观察上存在问题,而在解决数学题时,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提高数学观察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奠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能力的提高,对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智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学生智力,是当前教育界引起普遍重视的一个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各种能力。  观察力——智力的基础。观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基础。科学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观察不仅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培养观察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观察能力,就能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对科学内容提出疑问。只要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会灵活深入地学习,因为无论是概念或定律,都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在…  相似文献   

13.
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者认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基础,训练观察品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多观察的习惯是培养科学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叶本驰 《贵州教育》2009,(19):34-34,38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养成的,它是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其实验能力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正确操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注意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也是儿童语言表达的基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观察有序,表达才能有条理;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写得具体;只有观察中有悟性,才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察是作文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观察能力的高低,固然跟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关,跟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所掌握的观察方法有关。然而,动机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却是最直接的,它是学生观察活动的心理基础。下面结合一些教学实例,对观察活动中的动机和兴趣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低年级着重培养他们的比较、分类思维能力。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又离不开对自然事物或现象的观察。观察能力是形成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1明确观察国的对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