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人骂我,我不想多说。我功劳再大没有李经纬大,但李当时刚走,就有很多人骂他  相似文献   

2.
痴人说梦录     
甲: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乙:什么梦? 甲:我出人出钱又出物,办起了一份报纸,叫编辑、记者天天指着我的鼻子骂,有缺点也骂,没有缺点也骂,把小缺点当成大缺点骂,骂得我狗血淋头,骂得我声誉扫地……乙:你这是痴人说梦,天下哪来这样的大傻瓜? 甲:这叫客现、公正。乙:客现、公正? 甲:对,因为我确实有缺点。乙:有缺点可以实事求是批评。普天之下,没有这样的客现、公正。  相似文献   

3.
芦霜 《新闻前哨》2014,(1):62-64
曾有媒体报道,留学中国的外国人雷克抱怨看不懂中国网民:“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4.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5.
离开新闻战线两年了。摆脱了审稿、看大样、签付印等等繁忙的事务,不再尝上夜班之苦,特别是不再担心挨“骂”,真是一大解放。现在,可以坐下来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也许是我从自己所热爱的新闻岗位上退下来后“塞翁失马”之福吧! 由办报人变成看报人、由审稿者变成作者、由新闻工作到实际工作,角度不同了,对一些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对待挨“骂”的问题;我想得较多。挨“骂”之后  相似文献   

6.
生死聊天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从剧院里看完演出,已经十点多了。刚上出租车的时候没有任何异样。我住在郊区,要经过一条高速公路,司机正常地开始打表,加速,行驶。但没过几分钟,我发现他有些不对。嘴里开始骂骂叨叨,每个人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出租车司机,骂道窄,骂前面的司机“肉”,骂油价高,骂世道不好……我沉默。  相似文献   

7.
老婆的骂随你怎么呱,随你怎么骂,我喝我的酒就是不答话。也许口渴了,请喝一杯要如果你累了有春秋冬夏,有喜怒既然是夫妻,有骂里熬年华。老婆喜欢笃老公忍得骂,为的这个家奋驾池指琶履哥;骂也长文化·超级女声美、不如老携书… 天下第一官‘’一 在田地里办公,在山水间上班, 在大树下开会,在瓜果棚谈判。 东家有事你奔走,西家发愁你了一难。 五保老人你照管,小孩入学你周 旋。 危险你先上,抗灾冲在前。 权力芝麻大啊,责任重如山。 图什么?靠什么守 图的是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图的是新农村美景早实现;靠的是党的惠 民政策好,靠的是群众信任金不…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相似文献   

9.
出人意料,《蔬菜之谜》的报道,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提着菜篮子骂街的消费者理解了“菜篮子”的难度,很少有人骂了,涉及蔬莱的13个部门挨了“批评”,反倒感谢我为他们说了话。说实话,十年编辑记者工作,我还是头一回体味到读者对新闻的感情。1988年春节前后,蔬菜成了全国议论的“热点”,一块钱只能买到半公斤青菜的随州人,议论就更热。有人骂政府不管百姓吃菜,据我所知政府半年为蔬菜问题发了10个红头文件,开了28次会议;有人骂工商局、物价局不采取限价管理,他们说越限  相似文献   

10.
“小骂大帮忙”长期被用来作为对新记《大公报》所持立场的评价。检视《大公报》 192 6~ 1949年间的实际表现 ,不难发现 ,《大公报》对国共两党都有“骂” ,也都有“帮忙” ,要衡量“大”与“小”是困难的。分析《大公报》的办报思想 ,它基本坚持了其创刊宣称的“四不主义” ,也找不到“小骂大帮忙”的理论来源。本此两点 ,“小骂大帮忙”不是对于新记《大公报》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和好友罗克乘公交车,罗克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被踩的是个20出头的女孩,长得很漂亮。女孩被踩后不依不饶地大骂起来,旁边还有一个跟她长得很像的妇女在帮腔。站在罗克旁边的我感到非常尴尬,但罗克却一反常态,平和地听起女孩的骂,令我大感困惑。因为平时他绝对不会这么让别人侮辱的。趁女孩换气的当儿,罗克微笑着说话了:“很好,很好!”罗克的反应让我和车上的人都大为诧异,女孩也不再骂了,愣愣地看着罗克。  相似文献   

12.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存《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革’开始至今三十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老太太     
我说这个老太太爱骂人,最爱骂的是儿女们,有时候也骂老头,不过老头也不是善茬子,于是两个人就对着骂,一个在东屋,一个在西屋,互相的把八辈子老祖宗都翻腾出来。不过还好,俩人这一辈子没少吵架没少骂杖,却不怎么伸手,顶多摔几回茶缸子,扔几回水舀子,过后再捡回来。  相似文献   

14.
毛健吾提出《大刚报》所持立场的评价是大骂小帮忙,有借《大公报》的声誉来抬高《大刚报》的社会影响力之嫌。检视《大刚报》1946年初和1949年初两个历史节点的实际表现,《大刚报》虽对国共两党都有骂,主观目的还是通过舆论引导帮国民党的忙。大骂小帮忙本质上与小骂大帮忙没有区别。考量其办报思想,《大刚报》秉持以站在人民立场作为评断骂和帮忙的标准,而赶超《大公报》的实际步骤则客观上帮助共产党进步势力逐步进入《大刚报》。  相似文献   

15.
老太太     
我说这个老太太爱骂人,最爱骂的是儿女们,有时候也骂老头,不过老头也不是善茬子,于是两个人就对着骂,一个在东屋,一个在西屋,互相的把八辈子老祖宗都翻腾出来.不过还好、俩人这一辈子没少吵架没少骂杖,却不怎么伸手,顶多摔几回茶缸子,扔几回水舀子,过后再捡回来.摔瘪的地方老头拿外面垫着木头墩子用木头棒子敲打敲打还继续用,就是掉点漆.  相似文献   

16.
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其实所谓捧与骂者,不过是将,称赞与攻击,换了两个不好看的字眼。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象捧与骂,实  相似文献   

17.
我的政治水平不高,但憎爱还是分明的。在整风期间,当右派分子骂党、骂社会主义越是显得十分凶恶的时候,我觉得越是可以找到显示党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好的主题。而这种思想越明确,就越比较容易抓住迫切的主题;反之,如果思想不明确,也常常把到了手的材料又放过去。下面我谈谈采写“在右  相似文献   

18.
有位同志向我提了一个问题:看了《聊斋》里的“骂鸭”,印象不深,而吉林民间艺术团把这篇小说移植到戏曲舞台上,改编成拉场戏《骂鸭》。变得有声有色,让人看后怎么也忘不了,这是什么道理? 这就是戏曲艺术表现特点的魅力所在。《骂鸭》的故事很简单:鸭二爷偷了刁三娘一只  相似文献   

19.
程辉 《网络传播》2005,(12):4-5
几天前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名为“网霸”与“网骂”文章,其中写到,在网上评论蓬勃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两种与其不和谐的现象,这就是“网霸”与“网骂”。  相似文献   

20.
没有挨过骂的人和没有骂过人的人,大约是不存在的吧. 我不是伴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或者是和风细雨的呵护声长大的孩子.我们这些来自底层、来自乡村、来自原野山林的孩子,对骂声是不陌生的.骂声就像蘑菇一样,喜欢依附那些散发着湿漉漉的鲜活的生命气息的地方生成,譬如庸碌的街市、匍匐着蟑螂的土炕、蚊虫飞舞的庄稼地、苍莽无际的山林等.这骂声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的.在人与人之间的骂声里,最常见的是长辈骂晚辈和夫妻对骂.长辈骂晚辈,似乎总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长辈骂起来是那么干脆利落、理直气壮.夫妻对骂,由于平辈之间的骂,所以哪一方占上风是不固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