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家易学与儒家易学来源于《周易》,其中道家易学中的一些思想对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试从道家易学“守和尚中”辩证思想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深层次思想、技术与内功修炼观与我国道教家易学融摄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集健身、防身、调节心理、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它的爱好者遍布全球,由国家体委编排推广的24式简化太极简单易学,在学校推广24式简化太极拳有宣传祖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学生强身健体的双重意义,文章从兴趣培养、动作教学、质量提高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7,(1):I0005-I0005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由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孙永田先生创编,此套路不仅具有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而且具有短小精悍、简单易学的特点。孙式太极拳十六式是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而提出,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为了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只要增加练习的次数即可。  相似文献   

4.
李迎 《健身科学》2012,(12):35-3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运动,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能让这项运动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使太极拳更简单易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体育大学编创了杨式八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又创编了风格突出、简单易学的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的八式太极拳,近期将在《健身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极拳有一种提法——“易学难精”。应该说,这种提法正反应了当前太极拳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12式太极拳是在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它具有简单易学等特点。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  相似文献   

8.
运用NVivo 12.0 Plus处理软件对英国本土太极拳传播者即本土“桥联群体”的访谈文本进行扎根分析,经过3轮编码建构了本土“桥联群体”太极拳“深度纹理”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1)英国本土“桥联群体”的太极拳“深度纹理”主要由动作纹理、功能纹理与文化纹理3项主范畴构成,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英国本土“桥联群体”对太极拳的阐释框架;2)太极拳动作纹理包含2个副范畴,分别是动作美观与易学易练;3)太极拳功能纹理主要有显功能与潜功能2部分构成;4)太极拳文化纹理主范畴主要由历史认知与哲学认知2个副范畴构成;探讨了英国本土“桥联群体”对太极拳的地方性阐释框架和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逻辑理路,从而提出了重视具身认知、开发多元功能、促进意识转变等我国未来太极拳跨文化“在地化”传播实践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喻承镛 《武当》2006,(8):6-9
前言杨班侯大功架简化太极拳是在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五十四式的一套易学、易练,便于推广的套路。该套路保持了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风格,舒展大方,简洁明快。注重实用,以技击为主,且更具健身效果。由于历史原因,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传  相似文献   

10.
杨氏十六式太极拳是我国于近年推出的又一新的普及太极拳套路。它的套路结构动作更加简洁、易学、易练、易记,更加符合于当今的生活节奏。文章针对高校普通大学学生的身心特征,运动需求特征,结合十六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重在培养学生学练太极拳兴趣的方法探究,采用多种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好书好碟     
《陈氏太极拳养生功》VCD 出版:黄河音像出版社价格:58元/套内容简介: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陈氏十九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主讲演示。太极健身养生功,源于陈氏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在健身养生及医疗保健方面的精华,本功法择取陈氏太极拳独特的采气、集气、练气、练意方法。通过意、气、形的有机结合,具有得气快、气感强、祛病强身效果好而又方便易学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品银 《精武》2009,(4):44-45
太极拳作为古老文明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虽然博大精深,但因其易学练的特点,深受练习者的喜爱。然而,为什么练习太极拳之后会存在体会深浅、受益大小差距甚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一个正规训练过程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在此谈谈个人看法,和同仁好友切磋。  相似文献   

13.
刘志良 《精武》2005,(12):50-50
顾名思义“形意太极”就是形意拳与太极拳的有机组合。形意拳与太极拳同属内功拳法,同属内功拳法,都有数百年的流传史,李氏形意太极拳取期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并创新,形成了能养生、可技击、讲理法、通道义、简单易学、学之能须知、用之能行、有特色的拳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目前我国有数千万人练习太极拳。自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4式简化太极拳简明扼要,易学易练,易于掌握,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它受到了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太极拳套路。然而仍感觉缺少标准尺度,缺少津梁;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某些技术动作尚存弊端,现实发展有不足,教学措施有待提高等,今指出明确使之近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古典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陶,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易学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和"、"气"等范畴在太极拳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太极拳具备了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4,(2):20-21
现代许多人都对太极拳强身健心、防病治病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具体操作又无从下手。有的人,学简化太极拳亦觉太复杂、太难,希望能有比24式更为简单易学的太极拳问世。同样,有些人初学气功,静不下来,也希望有简便的、能引导入门的东西出现,“六手太极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7.
1研究目的太极拳运动的广泛普及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健康的一大贡献.太极拳运动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具有健身和治疗疾病的功效,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得以蓬勃发展.但是,膝关节疼痛在太极拳运动中较常发生,本文将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找出根源,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此来减少膝关节损伤.  相似文献   

18.
笔者酷爱太极拳,研练及传播太极拳多年。曾参加过祝先生1994年在香港的太极讲座,并购其《太极内功解》一书,认真研读后对其太极理论颇有保留及斟酌之处。再次看到祝大彤先生在《精武》的专访,愿就其中几个笔者认为偏颇、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树客观阐述传统武术之学风。其一:原文"传统太极拳心脑练注重内功修炼,简化太极拳肢体练,易学好练有不同的理念。"并著专文《太极拳肢体练与心脑练》深入阐述此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弘扬太极文化,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杨振宇先生根据各类群体的健身需求,专门创编了“坐姿太极拳健身十二法”奉献给大家。坐姿太极拳健身十二法以各式太极拳原理为基础编排,动作美观、大方、舒展、柔和,对初学者来说,易记、易学,又能达到锻练身体的目的,特别是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记忆力减退、颈椎、腰椎、肩肘、帕金森、行动不便等疾病的人员和群体,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强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义。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和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还要强化学生某一学科知识基础、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化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精华套路,以精练的内容、规范的动作、易学易练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学练人数最多的一种太极拳。简化太极拳不仅有着良好的健体强身功能,还具有很强的修身养性功能,而且学习起来非常容易,当前很多高中学校都将简化太极拳列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对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简化太极拳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