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特点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6年10月颁布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它是民族地区汉语教材编写、汉语教学、学业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汉语课程的依据。自《汉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但笔者在回访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教育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民族地区汉语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走过了60年的历程,造就了一支兢兢业业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民汉兼通的人才。在新时期,这支教师队伍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汉语教师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一次汉语教学的调研引发的几方面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5月中旬,受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委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考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双语办公室、新疆教育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组成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修订项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概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6年颁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后,对于其中界定的民族中小学的汉语课程性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是最主要、最常用的语言,教学汉语怎么能是第二语言教学呢?还有人认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汉语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学习汉语无论如何不能叫第二语言学习,等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作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慨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2月25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印发《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的通知。本次的新课标是在2006年发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基础上修订的,更加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据介绍,汉语应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课程(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在我国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学校单科加授汉语。在内蒙古自治区特指用蒙古语授课学校单科加授的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则指国内汉语授课学校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教学。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视,从1982年到现在分别制定了《汉语文教学大纲》、《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汉语教学大纲》,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也正在制订中。根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  相似文献   

13.
继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后 ,2 0 0 1年 7月又出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试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 (一 )课程标准 (试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 (二 )课程标准 (试验稿 )》 ,2 0 0 3年 4月又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试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试验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 2 0 0 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相比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评价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课程标…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公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至今,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已经历十年。回顾十年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5.
盼望着,盼望着,酝酿了很久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终于出台了,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与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并含于这一技术领域的课标之中(以下简称《标准》)。自1982年,我国少数学校开始实施计算机教育。20多年来关于信息技术课,教育部共颁发过以下重要文件:《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1984年)、《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大纲(试行)》(1987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4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毋…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中的代数部分,是以原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旧大纲)为蓝本,结合原教育部于1983年11月12日颁布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草案)》、教委1985年7月5目在《中国教育报》上颁布的《调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中共中央田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田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又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至今,我田建田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已迅速在全田顺利推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进行了面向新课程的多媒体素材开发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改革纲要》)到2003年4月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再到2004年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这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的颁布和教育改革,充分反映出了国家对技术发展的重视,以及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那么,怎样遵循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呢?根据多年的实践谈几点认识。一、汉语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汉语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即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与文化背景。如,我区农牧区学生的汉语水平起点低,语境缺乏,因此,强化口语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语课标》)的精神,《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人教版)的作部分作了比较大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