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也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师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师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培训院校过于注重学历层次的达标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师德的培养被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继续教育的质量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的现状分析入手,谈谈新世纪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专业化:传统师德向现代师德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丹 《教育探索》2006,(1):109-111
师德归属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教师的专业行为之中,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生活。师德反映和概括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师德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和坚持教师的自我提高应是师德中核心的专业要求。教师应在丰富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师德认知,在形成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师德能力,在涵养专业情意的过程中激发师德情感。  相似文献   

3.
江山实验小学在结对帮扶江山市保安小学、沐川县幸福小学的过程中,从贫困山区小学的最大需求即教师培训特别是师德提升入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线上研训,同时多渠道开展了跟岗、送教把脉等线下活动,以双线研修的方式有效助推了结对校教师师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时期,客观解读教师职业群体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仅有利于开展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职业道德素养,也有利于引导广大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观念主动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和激荡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取向迷惘与实践困惑。  相似文献   

5.
再谈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教育,就必然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加强师德建设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师德建设的社会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是在用自己的身心为新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奠基铺路,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和社会。由此,教师的师德建设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  相似文献   

6.
刘彼嘉  汪锋 《教育导刊》2006,(12):40-42
建设一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们在师德建设上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内驱力激励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创新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内驱力。为此,我镇在开展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激励。人文关怀,情感激励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师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既…  相似文献   

7.
治校三字经     
一、以德治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 1.师德的铸造."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民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首先,要注重师德学习.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听优秀教师师德报告,谈学习心得,组织师德考试.其次,要注重师德教育.要在教职员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觉悟性.再次,要注重师德践行.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后,评出"师德标兵"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文章立足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分析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师德建设的有利条件,讨论了高校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施学士导师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台素质,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躬行买践”等,既是师德的典范,同时又是教师良好品格特征的体现。 一、师德建设的现状 几年前,一项对于某大学学生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对当时教师师德满意的仅占27.2%,还有20%的学生拒绝回答;在“如果有了心里话,自先愿意向谁说”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本贤 《中国教师》2013,(16):71-72
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系统性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创树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在教师中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学规范,正师风,树形象"的教育活动,结合自身实际,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把师德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做到既修师德,又提师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这种教育方法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德育改革中,我们必须将德育目标层次化与学生创新品质培养目标层次化结合起来,确立主体性德育思想,加强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任务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理想的构建和道德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要任务。道德性成为大学生道德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是大学生道德能力的重要内容。道德社会化任务的达成方式要符合社会要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将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原则、方法引入德育,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问题是指大学生对道德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但在道德践行上却缺少推动道德行为的坚定力量和坚持精神,所以往往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知行不一。导致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教育引导不完善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思维不成熟等,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历史任务、途径方法、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等都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内容,对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科学体系,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现代道德教育实效研究从教育者施教的角度对道德教育实效性不佳的原因与对策展开了全方位的分析,而忽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信息的研究;道德接受理论侧重从理论上揭示道德信息如何被接受,而对接受心理因素与教育信息接受效果的关系研究不足,但这也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德育建设面临着新问题和新任务,这对教师德育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施爱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网上德育教育、典范教育、奖惩教育几个方面来探索做好新时代教师德育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必须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估价;对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德育工作中应处理的几个基本关系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的教育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华 《现代教育论丛》2007,(6):78-83,86
开展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有必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此,笔者参照生本教育理论,考查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思想框架,概括成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目标的把握、两个理论的结合、三个观念的运用、四个课堂的构建和五个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美对教育做出良善正当与否的判断,一个重要的标尺就是伦理学的若干原则。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教育的伦理基础。一是作为"人类理想"的教育目的所蕴含的伦理意蕴,即追求优秀和卓越的美德精神、追求崇高和生命意义的人生智慧、追求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规范;二是教育主体的伦理规范主要指在实践的伦理道德问题中确证了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的道德原则;三是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伦理调节、伦理激励、伦理升华等功能;四是伦理道德作为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核心。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是影响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高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是其专业伦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德育专业素养内容包括德育专业观念、德育专业能力、德育专业智慧。提升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需增强从业幸福感,培养志业精神;弘扬优秀群体文化,陶冶文化品格;开展德育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