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苔丝》写的是一个美丽、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在家庭窘境与社会传统习俗的双重挤压之下,通过和亚雷、克莱尔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和农民阶级的毁灭,对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本文首先重点讲述了苔丝命运轨迹的三个阶段,进而从性格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费小琴 《文教资料》2007,(20):96-97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赋予了主人公苔丝人格魅力,如给小说加了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她拥有劳动人民的一切优秀品质。如此的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却为何遭受悲惨一生呢?本文以分析苔丝的性格为切入口,然后根据伦理道德、婚姻、家庭影响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社会外部原因和由于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内部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苔丝及其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3.
论苔丝悲剧的必然性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 哈代的不朽佳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了一个纯洁、美丽、高尚、善良而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在不幸失贞之后,被冷酷的社会、腐朽的道德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愤然杀死造成自己不幸的富人亚历克. 德伯维尔,而自己被处死刑的故事.在书中,我们看到苔丝一次又一次地反抗命运,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挫折,蒙受深重苦难,直到最后毁灭.在强烈震撼痛惜之余,我们又深深感到其悲剧的必然不可避免.本篇将试从社会环境、宗教道德、家庭及个人性格等方面,探讨导致主人公悲剧的必然因素及其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金兰 《文教资料》2007,4(36):31-33
托马斯·哈代是一个严肃的小说家,他把人类的存在描述成一种悲剧,这种悲剧是由凌驾于个体之上的权力决定的,特别是社会的外部压力或者内在的性格所决定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小说,它的悲剧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分析来说明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农民失掉了自己的家园、工作和所追求的简单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使得苔丝一家遭受了很大的压迫。另外,不公平的法律制度、虚伪的宗教和道德也导致了苔丝的悲剧命运。而苔丝既想反抗传统又受到传统道德羁绊而形成的性格特点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女主角苔丝是作者哈雷塑造的全新妇女形象。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宗教,坚强,不妥协;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和社会偏见对自身的羁绊。她的性格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她的思想和行为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观念的制约。本文将从《德伯家的苔丝》的写作背景和时代入手,讨论苔丝的双重性格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最杰出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个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个农村姑娘——苔丝,在当时的环境中由于社会、宗教伦理传统道德以及她自身性格等原因使她从一个朴实、纯洁、美丽、善良的乡村姑娘一步步沦为杀人犯,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牺牲品的悲惨故事。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是欧洲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虽然他生长在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环境中,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文明采取坚决否定的批判立场,在作品中他广泛使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冲突。他认为个性的毁灭来源于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所造成。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有关性格与环境的小说,这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这一著名作品中,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典范《,德伯家的苔丝》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世界性的杰出小说家的声誉。本文主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影艺术巨大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大众对影片《苔丝》比之哈代的原著《德伯家的苔丝》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影片中苔丝的性格、形象与哈代笔下的苔丝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原著中那个坚韧不屈、大胆反抗世俗偏见与不公正命运的苔丝消失了,代之以一个过于善良以至近乎懦弱,有一些虚荣心的可怜的姑娘。这无疑削弱了苔丝形象的艺术价值,也与哈代本人对苔丝的评价"一个纯洁的女人"南辕北辙。因此,影片《苔丝》的改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1891)中,女主人公苔丝纯洁、凄美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自小说问世以来,对苔丝形象的研究与分析便获得了许多批评家的青睐。基于对原著及译著文本,运用文体学这一综合学科中的言语表达方式理论,结合人物立场、地位等特定的语境对苔丝形象中传统和现代的两方面性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之作之一。它讲述了美丽而又单纯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的,本文从社会、家庭及苔丝自身性格三大维度来解读她的悲剧成因。通过分析,有助于大家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而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可从苔丝的悲剧中有所启示,找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的爱情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主旋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12.
《苔丝》是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人物的主观因素。教师主要从主观方面研究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苔丝的悲剧人生。苔丝的悲剧有自身、社会、道德、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分析苔丝的悲剧成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述导致苔丝悲剧的主要因素,苔丝是一个贫穷农民的女儿,他的父亲获悉自己本是骑士世家德伯家的嫡系子孙,于是便派苔丝去附近一个富户德伯家认本家,这使苔丝被遭遇不幸,因而开始了苔丝的悲剧。这篇论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苔丝的家庭背景以及她自己的性格来说明苔丝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害者,是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5.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男权社会的经典作品。二者在抨击夫权至上的凶残,撕裂资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方面,有着共同的意旨。但是,二者也有相异之处,这主要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以男性视角来观照妇女的命运,而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则是以女权观点来求索妇女解放之路的。  相似文献   

16.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秋萍 《双语学习》2007,(3M):100-103
陈述导致苔丝悲剧的主要因素,苔丝是一个贫穷农民的女儿,他的父亲获悉自己本是骑士世家德伯家的嫡系子孙,于是便派苔丝去附近一个富户德伯家认本家,这使苔丝被遭遇不幸,因而开始了苔丝的悲剧。这篇论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苔丝的家庭背景以及她自己的性格来说明苔丝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害者,是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挪威有着很好的女性主义的氛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诞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娜拉的摔门而去,预示着其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他者地位的反叛,而娜拉出走之后也并不必然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20.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