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高校法学一流专业建设为边疆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下法学一流专业建设背景、意义和问题的考察,提出培养目标和定位、教育模式的选择、实践体系的构建、教材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建构等为其建设要素,从推进"互联网+"、落实"双千计划"、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机制创新、"以赛促学"突出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良好社会公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法治观如何将影响到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良好的法治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法治观的培养是西藏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重要的任务。西藏高校法律通识课程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有效课堂,完善法律通识课程建设,必将有益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法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坚定的法治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强大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目前,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安排评价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建设法治社会、贯彻依法治藏的新时期,法治文化建设无疑对西藏的法治建设和长治久安产生重要影响。西藏学校作为培养西藏未来建设人才的基地,肩负着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通过系统规划的战略、重点误区的澄清、培养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形成校园法治文化培养机制,在校园日常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法治文化,塑造西藏未来建设人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思政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是重塑高校思政课教学形态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必然选择。但西藏高校在推进网络思政教学改革中仍面临着烦恼因"网"而生、风险由"术"而增、挑战应"人"而成的主要困境。因此,推进新时代西藏高校网络思政守正创新就要坚持相加相融,处理好"加"与"融"的关系;要坚持道术相依,处理好"术"与"道"的关系;要坚持教书育人,处理好"教"与"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率先在西藏高校实行本科学分制改革。本科学分制改革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新时代西藏民族大学本科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点,分析了本科学分制改革的意义、特点和改革成效,以期提供本科学分制的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8.
法科生的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法律人才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训练实务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西藏法学教育既要培养适应于西藏法治建设和西藏人才市场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又要顾及区外生源及就业趋向的多元化因素,因此,作为提升和检验法科生综合能力、法治思维及实践技能都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毕业实践教学成为西藏高校法学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阶段。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我国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针对该理念出台系列文件,全国各大高校均展开建设性举措。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必须从法律教育抓起,充分了解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跨国法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法律制度体系的变革因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法律教育模式,确立课程体系,选取有效教学方式,全方位推进我国法律教育质量提升,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人才需求,实现社会人到法律人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下的西藏对高校人才培养有新的要求,因此西藏高校的《基础汉语》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实现《基础汉语》在西藏高校的真正价值,为西藏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探索推进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多维路径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盲目性、同质性、矛盾性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对卓越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推动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地方性高校需探索一条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接轨国际法律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蓬勃发展,为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和地区经济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会计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西藏高校科技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在会计专硕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立足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加大协同育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蓬勃发展,为发展西藏教育事业和地区经济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会计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西藏高校科技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在会计专硕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立足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加大协同育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藏法治建设依赖于发达的法学教育,因此,既具渊博的法学理论知识,又具良好的法律实务能力的"双师型"法学教师是西藏高校法学教育良性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增强法学教师法律实务能力,探讨提升能力的路径和保障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按照此次会议精神,西藏在新时代必须大力发展七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积极构建西藏现代产业体系,助力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西藏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实施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文简称《决定》)均提出了"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对我国现有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法律人才的数量需求及质量需求。以上述文件为指导,本文以我国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分析利弊,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国家一些有益经验和笔者长期从事法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着重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视角,讨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效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以法学教育为基础,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新时代,如何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熟悉我国法律体系且能够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成为当代经济法学教育,乃至于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立足经济法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深刻把握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原则,探究如何创新经济法学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期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贯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培养"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促进法律英语学科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校推进创新教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面实施创新教育体系,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的"特色",形成专业比较优势,并提出从系统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创新教育的制度环境建构和创新教育的实践环境建设、实践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西藏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