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阅读教学的三种关系杭州市教研室钱正权一、面与点兼顾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说课文思路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是贯通课文的文脉;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语言表达方法,就必须披文入情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我在课堂里常常提供学生求异思维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完成识字任务。如我教第二册《锄禾》中的生字“汗”时,先让学生仔细看这个字怎么写,然后提问:谁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先写二,再写竖,上面不出头,就是个“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写“干”,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调控作用。当学生思维有悖教学目的时,应适时加以调整和控制,引导学生修正思路。 教学《诺言》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那群大孩子回家,为什么不招呼一下“站岗”的小孩,教师未及表态,学生都抢先发表各自奇特的猜想。有的说:他们把“站岗”的小孩给忘了;有的说:他们故意作弄那个小孩;有的说:他们估量自己去了,那小孩也会自动撒岗回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时,教师用“控制论”原理,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控到认真阅读书本上来:“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仔细推敲词句,纷纷寻找依据。持第一种意  相似文献   

4.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 ,这么高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想知道吗 ?二、研读解疑(一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自己轻声地读课文第三段 ,边读边想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造大秤宰大象3.联系上文理解“直摇头”官员们提出“造大秤”、“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官员们说的称象方法是不现实的 ,从而理解曹操“直摇头”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过渡 :曹操的儿子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 ,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相机理解“才”的意思 )(二 )学习第四段1…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阅读理解的角度上说,阅读离不开感悟,也不能没有思维。一方面.汉语言重“意合”的特点决定了语文阅读应十分强调“披文入情”、“体情悟道”,要下功夫去感悟语言,做到“心领神会”。同时,现代阅读教学强调阅读主体与阅读文本的相互作用.阅读个体的原有经验、心理图式、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文化积淀将对阅读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作文课 ,一走进教室 ,我大声对同学们说 :“今天的作文课 ,在鸣凤亭里上。”同学们一听 ,一蹦三尺高 ,像鸟儿一样飞向学校操场西北角的鸣凤亭。一来到鸣凤亭 ,学生们就开始活跃起来。有的在观察鸣凤亭的独特造型 ;有的在鸣凤亭周围的小山坡上爬上爬下 ;有的在细细品味鸣凤亭红柱上的对联 :“英才闲听芭蕉雨 ,凤凰专栖梧桐枝”;有的在鸣凤亭里阅读碑文作沉思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由活动十多分钟 ,我开始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鸣凤亭的来历吗?”学生露出疑惑而好奇的神色。停了几秒钟 ,我便娓娓道来 :“清朝乾隆三十六…  相似文献   

7.
巧吃蛋糕     
下午点心经常吃蛋糕,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喜欢吃蛋糕,不是把蛋糕弄碎丢了,就是一大半一大半地剩着,真是太浪费了。一次,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拿起一块蛋糕问小朋友:“这块蛋糕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今天老师要把这块长方形的蛋糕变成三角形。”我就先做了示范,接着又说:“小朋友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蛋糕也吃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称象》一课 ,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善于观察 ,遇事爱动脑筋 ,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的故事。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第四段重点讲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曹冲小小年纪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 ,这是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 ,我以此为突破口 ,运用迁移规律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引导自学 ,抓住重点1 出示目标 :①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②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曹操的态度怎样?2 学生自学。勾、圈、画、悟。3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9.
捕捉《渡船》的中心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指导学生时是这样安排的.1.找中心人物.我先问:“本课写了很多人、谁是中心人物?”有的说是:“年轻的妈妈.”有的说是:“生病的小孩.”有的说是:“奶奶.”我说:“都不是!”最后有位学生半信半疑的说:“不相识的热心人.”我果断的说:“对了!就是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学生议论开了,有持反对意见的;有将信将疑的,有略有所悟的……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文章虽然对年轻妈妈的描写春墨最多,但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是表现中心的陪衬;而病孩是故事情节的线索,奶奶是事情原委的补充说明;而作者赞美的是渡船上一群不相识的热心人,这才是文章的中心人物.2.听议论.为了捕捉到课文的中心,我引导学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不相识的热心人的议论吧”,指导学生阅读第4—41节内容,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师生共同创设科学民主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个性化阅读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重点,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个性为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个性化阅读学习过程。其基本课堂程序为:尊重主体,确保“安全”-充分阅读,倾听文本-披文入情,创设氛围-细致品味,用心鉴赏-深入思考,大胆质疑-钩古连今,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采用分层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将鉴赏、质疑、创新作为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一、鉴赏,披文入情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  相似文献   

12.
丁中 《生物学教学》2002,27(2):40-40
学完“蝗虫”基础知识后 ,我说 :“蝗虫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植物 ,它是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假如你是一位治蝗专家 ,你计划如何防治蝗虫呢 ?”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站起来说 :“喷洒农药。”我说 :“现在很多农药杀死了害虫 ,也杀死了益虫且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还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养吃蝗虫的鸟。”有的说。我说 :“这个办法好 ,可让鸟儿生活在哪儿 ?”“大量植树、种草”。有的接着说 ,我微笑着点点头 ,问 :“谁还有好办法 ?”“发明一种药 ,只杀死蝗虫而对其它作物无害。”有的说。“研制一种药 ,喷到作物…  相似文献   

13.
点滴录     
上课铃刚停,学生的目光都已被讲台上几样东西——一只几乎盛满水的玻璃缸、一块砖、一杆秤、一小块木片吸引住了。正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我拿起木片放进缸里,接着问木片为何不沉下去,学生很快答出是水的浮力把它托住了。于是我换了块砖放进缸里,问:“水对沉在水底的东西有浮力吗?”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一部分人说有,另一部分人说无,双方互不示弱。我见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就说:“到底有没有浮力,谁能想个办法证实一下?”教室里很快静下来了,好胜性驱使学生开动了脑筋。有些学生的目光落到了讲台边的秤上。很快,有人想出了“称砖”的办法。在叫学生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实验开始了。我先从缸底取出砖,称了它的重量,(叫一学生负责记录在黑板上)然后把砖沉入水中(不接触缸底),称出了在水中的重量。根据这两个数据,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注重"读",要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本身特点,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多朗读,从范读入手,指导学生朗读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多读的机会;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去读书,去思考,即所谓"披文入情"。  相似文献   

15.
先讲一个“称脑袋”的故事。一天下课后,马小天同学突然问我:“朱老师,人的脑袋有多重你知道吗?”“6斤4两。这是古训。”我随即俏皮地回答。引得大家笑了起来。“我是说真格的哩!马小天认真地说:“心理学资料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我摇摇头:“没有看到过”“马小天,你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称一称就知道了么。”一位同学打趣说。马小天说:“我不是说玩笑话。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称出每一个人的脑袋的重力。甚至可以称出人体任何一部分的重力,比如一只胳膊、一条腿的重力。”我见他说得很认真,便追问说:“你怎么个称法呢?”马小天说:“我想可以这样称:制一个有刻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设的语文课程,包括“语法”、“表达”(或称“作文”)、“阅读”(或称“文学”)三个部分。但是这三部分教材有些什么内在联系?它们之问有没有主从之分?如何编排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对这些问题各国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材方面有的是分科编写,有的是综合编写,有的强调“阅读”,而有的更重视“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松鼠     
今天上《松鼠》一课时,我问道:“你们喜欢松鼠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松鼠美丽的外形,有的说喜欢松鼠吃东西时可爱的样子,有的说喜欢松鼠毛茸茸的模样……正在这时,李冰赫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喜欢松鼠,因为它顽皮捣蛋!”啊,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用顽  相似文献   

18.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揭题:(出示大象图片),谁能说说这头大象的形状?(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要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称象)2.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问题?(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象?称象结果怎样?)3.学生初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4.初知课文内容: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分清自然段。  相似文献   

19.
一、要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称象》一课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培养情操。的确,对于语文读是根本,只有认真仔细地读,才能较好的披文入情。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这一要求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扣住重点阅读,自由品评语言、感悟语言,并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