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从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已经27年,细想起来,其实自己有许多地方不懂。其实我不懂教育技术 过去我一直认为,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姓“教”而不是姓“技”(电)。其实,教育技术的核心不是姓“教”与姓“技”的争论。最近,看到《中国电化教育》介绍,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根据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柳飞 《教育文汇》2004,(10):12-13
音乐教育姓什么?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且答题者身份不同,考虑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某些音乐教师的答案可能是姓“教”、姓“技”,或是姓“知”;针对教育对象——孩子而言,它可以姓“乐(le)”、姓“玩”、姓“乐(yue)”、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学和学习实践,笔者鉴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管理”课程的现状,曾对教育技术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地位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采用“教育技术管理”而不是“电化教育管理”的名称(本文中对“教育技术管理”和“电化教育管理”不加区别),且应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到底应该归属于教育或教育学科还是技术或技术学科,人们常常用姓"教"还是姓"技"(或姓"电")来指称,以提示人们这是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就目前看来,对该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考虑到这种争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隐喻("姓"),借鉴分析教育哲学中的隐喻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这些争论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首先必须看到,姓"教"与姓"技"的争论不是在某一个层面上单独发生的,而是可以在概念层面、实践层面、理论流派层面和学科层面同时存在;其次,不同层面的"姓"并不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我们不能说在实践层面姓"技",或者在某个理论流派那里姓"技",就可以推导在学科层面必须姓"技";同样,我们不能从学科层面对姓"教"的认定就否认他人在实践层面对姓"技"的主张,事实上每一种主张都可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需要联系地看待,切忌执着于对一种观点的"推倒"和"重建",而不能从对立面去寻找合理性,不去追寻每一个隐喻背后的使用语境和局限性,而当前诸多争论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忽略了争论层面的多样性而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技术人士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寻求对教育技术科学性认识是教育技术学科成熟的必由之路。从教育技术的历史视角来看,我们走过了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再到“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存的阶段。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虽然与技术相关,又与教育相关,但是,其本质姓“教”。因此,必须将教育技术置于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把握其本质。我们认为,教育技术是“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信息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7,(11):4-5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由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召开的吉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培训现场会于2007年10月16日在长春市103中学举行。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车秀兰,全省各市(州)、县(区)电教部门的负责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省级电教示范校的领导和教师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姜作鹏书记主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王湘君致贺词。  相似文献   

7.
黄炜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7,(4):F0002-F0002
2007年9月27日,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上海市电化教育馆.英国普罗米休斯集团(Promethean)凝同在上海四季大酒店召开信息发布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余利惠.普罗米修斯集团全球副主席Stephen Jury、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陈家虎、中央和本市相关课题研究专家、各课题执行组长,本市52所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各区县教育信息中心负责人约150余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副主任,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总课题组组长王民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重庆市教委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省级电化教育和教育装备机构的改革,成功地合并了重庆市电化教育馆与重庆市教学仪器管理处,正式成立了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以下简称“技装中心”),使技装中心成为直属市教委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化教育”易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术命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定位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目前我国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e-Education“等九种易名说 ,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其动态。笔者认为 ,“电化教育”符合中国的教育国情 ,强调智能形态与技术的结合 ;强调科技以人为本 ,服务于教学 ,而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了使中国电化教育能与国际接轨 ,笔者就我国目前电化教育的几个“品牌”的英文译名 ,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技术》2011,(4):60-60
3月31日,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主办,肇庆市教育局承办的广东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广东省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广东肇庆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全体理事;各市、县(区)电教站(馆)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获得广东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学校:有关高校专家和企业代表共4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长春市南关区承担了吉林省城乡中烛学教师“双教一课”课题应用研究工作。其目的是运用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以下简称两级实验校)的科研成果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甄珍 《宣武教育》2008,(1):34-35
我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姓‘甄’,叫‘珍’,做事求真。我是教师,特别喜欢用‘真’字来思考教育。所以,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对事业的不懈追求。22年的教学实践,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用“真”知培养学生、用“真”爱滋润学生、从而培育“真”人。  相似文献   

14.
张慧 《早期教育》2007,(7):16-19
我,张慧,1982年6月生,2002年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现任少军上海示范幼儿园副园长、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立项的青年科研课题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导刊》2014,(4):F0003-F0003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应用成果,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湖北省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软件导刊·教育技术》编辑部拟联合举办“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项目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接轨,预计在总结和继承“十五”继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为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的模式打开思路,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从教内容到教方法,从学知识到长智慧,  相似文献   

17.
我对2004年至2009年间CNKI上的期刊进行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教育技术能力”。为了找到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将其来源限定为“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和“培训”。经检索,返回211条记录。经过认真筛选,得到学术论文共131篇,本文将以这131篇文章作为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8.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TeachtotheFuture)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委托美国加利福尼亚计算机技术学院设计的一个全球性师资培训项目。该培训要求参训教师选择一个目前在教或将来要教的学科单元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整合各个模块,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效利用技术并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完整单元计划。所以,教师“未来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Task-and-Project-BasedLearning)即任务驱动式的学习。①“未来教育”培训中每一位学科教师(同时作为学生)都要学会…  相似文献   

19.
再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争论已经历了不少年头 ,然而一种新生事物总不能由其初始状态而决定目标与走向 ,电化教育的发展也决不能因受视听教学技术的影响而不能发生质的改变与飞跃。当前中国的教育相对滞后 ,我们更应该积极扶持与发展电化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形成教育上新的生长点。本文从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产生、发展的历程入手 ,探讨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实质与内涵 ,并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指出了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并非同等的概念 ,提出了以“教育”为主体 ,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姓“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小学语文还姓“小”。 小学语文姓“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