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圣洁 《新闻世界》2009,(7):153-154
符号冲突是跨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一方面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政治因素在跨文化交际和符号冲突中往往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在符号冲突中,任何一个“干扰”因素都不是孤立的,符号冲突受到文化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3.
伴随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正在被主流媒体所广泛实践。文章从应用特征、内在逻辑以及实践进路三个方面对“新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角色定位出新、传收关系革新、内容价值更新是“新闻+”模式所具有的典型创新之处;作为条件的技术逻辑、作为手段的市场逻辑与作为目的的政治逻辑,则构成了该模式发展的基本内在逻辑;未来,为实现“新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主流媒体还需在挖掘深度、实现准度以及保持高度三方面继续发力。  相似文献   

4.
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在政治信息需求改变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政治传播深层逻辑正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新华网策划的“乡村振兴在行动”重大主题报道为例,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地”“实践议程”三个维度出发,尝试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新逻辑。研究分析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实现路径包括:一是制定政治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统一的“政治认知图谱”;二是建构具有稳定性的关系网络实践主体;三是进入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场地进行政治传播。本研究认为,“基于实践”是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新逻辑,强调了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沟通政府与多社会治理主体的新价值,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机会,有助于强化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社会公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工作者逻辑修养的主要内容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等等。而逻辑修养一般都在专业修养中提到。这种分类论列对逻辑既似强调——肯定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又似轻描淡写——应该达到一个什么程度语焉不详。在我们看来,把逻辑仅仅作为一种专业修养来看待,并未真正确立逻辑在新闻学中的科学地位。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可见  相似文献   

6.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而普通逻辑的学习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在高校开设逻辑课,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普通逻辑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玉洁 《现代传播》2019,(10):63-66
对自然的态度归根结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生态环境危机就其根源和本质来说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因此从政治哲学角度来考察环境传播及其话语实践创新具有深意.当前环境危机的根源,是话语思想的“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征服自然、经济理性、资本逻辑、消费主义等价值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不可兼容性,环境危机的解决要求必须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向追求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与逻辑构建起来的绿色政治哲学.而依赖“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一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价值导向建立起来的传统环境传播也需要反思、重释乃至新构.突破“危机学科”思维定位与“风险、冲突、抗争”的话语范式,拓展至一个超越环境问题本身的更大的认知维度和外在语境,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从话语思想、话语价值、话语形态、话语修辞、话语传播多个维度追求话语实践创新,以构建人与自然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共存的“多元价值平衡与对话体系”.  相似文献   

8.
何帆帆 《大观周刊》2013,(1):205-2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是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的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仅以“情景式”、“体验式”这两种教学方法为例,通过对它们的详细阐述来说明教学方法完善和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逻辑起点是“事实”;有的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是“广泛、迅速、方便地提供信息”,逻辑起点在“信息”。还有的逻辑起点是模糊的,时而用“事实”,时而用“信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为此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怎样才能赢得读者,使读者入眼入脑,取得好的效果?近年来,南方日报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只有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创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进而起到引导、鼓舞、教育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我们不仅在“加强”上花气力,更重要的是在“改进”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突出农门性,掌握思想…  相似文献   

11.
谢清果  王皓然 《新闻大学》2022,(7):67-80+119
中国传统政治实践因其独立的进程,形成了自身独特而自洽的政治传播智慧。以史华慈的“深层结构”问题为例,这些思想智慧往往只有在传统语境有关“政治”及其“传播”的特有讨论中方能被诠释。为对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的独特性以及东西差异展开思考,本文提取了“内圣外王”与“哲人王”两种在中西政治文明中特点鲜明的政治思想,再根据其产生条件、逻辑基础和关联历史现象对两者中包含的传播观念加以比较。研究认为,“哲人王”作为希腊古典政治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对于应然性的探讨,是基于功能主义想象而设计出的一元化传播结构。“内圣外王”则是对中国原始氏族社会传统权威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它不仅将政治寓于个体化的道德行动中,也通过道德知识的间性传播建构其理想化的政治场域。这与我们过去所熟知的政治传播无论在发生情境还是传播的本体上都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要让“改革孤岛”不再在风波中沉浮.当务之急在于上下同心,理清改革目标和逻辑.在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政治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5,(8):68-68
凡事都是做起来的。都要讲规则,都需要坚持,创新是,传媒也是。没有章法的“创新”是可怕的。就像在悬崖上跳舞。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所谓的“创新”。是在徒费时间和资源。因为事后我们会发觉自己不过是在原点跳来跳去,甚或更惨。  相似文献   

14.
胡旭 《新闻战线》2023,(21):67-70
提升经济评论的到达率、点击率,一个关键路径就是实现从传统媒体格局下“重说理”到全媒体格局下“重叙事”的话语方式迭代。这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也是党报经济评论内容创新、表达升级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规律。”为什么“都容易”?因为滥用权力的负效应与人性的恶性负效应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一旦它们碰上良机杂交后.作为有权者的私欲.很快就会像掺人“酵母”似地恶性膨胀开来,进而必然形成腐败的逻辑:权力负效应 执政者私欲 私欲“发酵”=贪官。于是便出现腐败的逻辑循环:“抗拒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腐败的权力必然抗拒监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景,也是如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和现实困囿。高校工作者需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逻辑进行客观分析,积极应对互联网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客观规律,提出从灵活教育形式和扩大参与主体两方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并探讨了“四史”学习的三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ChatGPT的普适性渗透,人与智能机器(技术)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叙述焦点,探讨人机关系的变革逻辑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诠释等方法,深度解析ChatGPT的主要特征及其触发的变革逻辑问题。【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类人化”升级版,ChatGPT引发了人机关系变革,主要经由协作逻辑、互动逻辑、会话逻辑、融合逻辑的嬗变过程进行体现,其中,协作逻辑经历了从“智能辅助”到“全能代理”的变化、互动逻辑从“单项控制”走向“平等对话”、会话逻辑从“机器语言”转向“情感话语”、共生逻辑从“人机融合”迈向“互为延伸”。【结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关系”框架,而是在高度嵌入与深度黏合中被重构,以此形塑出人类的媒介化交往想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重要的新闻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发生在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时期,都是在外部条件的引导、主导下新闻媒介不断调节自身的过程,也是党报与时俱进地以改版方式进行变革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著名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所指出的那样,“话语是被社会结构所构成的,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本文将三次党报改革置于党报赖以存在的社会生态背景中去,分析“构成社会生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逻辑发展”怎样影响、改变着党报自身发展规律与路径,从而为把握党报时政新闻话语变迁以及当下的党报新闻改革提供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扫黄打非”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环境、新的情况。以往,“扫黄打非”首先考虑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需要。按“三个代表”的思想重新审视“扫黄打非”工作,可以说,“扫黄打非”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密切相关的。“扫黄打非”要上新台阶,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结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徐红 《新闻战线》2022,(13):48-52
<正>“新闻名专栏”作为中国新闻奖的一个重要类目,不仅是彰显传媒专业能力的表征,也是构建传媒品牌影响力的基石。其生成的内在逻辑必然要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和专业规范的诉求,彰显政治导向和专业导向的互动与融合。新媒体时代,“新闻名专栏”要充分借助融媒手段,强化内容生产与形式创新的融合、多媒介传播渠道的融合,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