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倪明仿  刘世伦  王树礼  魏杨倬 《资源科学》2010,32(12):2257-2262
当前,装备建设主要面临着装备能耗结构不合理、对化石能源依赖度高、资源消耗量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资源约束对装备发展的制约。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装备资源性的概念,旨在满足各项军事要求的基础上,装备所具备的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危害、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能力。本文将装备的资源使用、环境影响情况视作装备的一种属性来研究,建立了装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机联系。资源性是装备的设计属性,通过源头控制,促进装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使装备天生具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能力;装备资源性与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相协调,并拓展了传统全系统、全寿命和全费用的范畴。通过深入研究装备资源性的内涵,在装备设计中实施资源性设计,可产生显著的资源与环境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美军退役报废装备处置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涛  钟孟春  韩媛媛  刘世伦 《资源科学》2010,32(12):2286-2291
装备退役、报废,是根据装备性能、质量、技术状况,将不再适应战斗力要求的装备退出现役的过程,是装备全寿命、全系统管理的最后阶段,是保障部队装备完好的重要工作。它既关系到军队装备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等重大军事、经济问题,又关系到装备的保密、开发、研制以及人员安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试图最大化利用退役报废装备的价值,同时,报废垃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使许多国家头痛不已。随着报废装备数量的日益增多,加之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厉,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本文在综合研究美军退役报废装备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分析美军在退役报废装备的处置上具有高度重视、机构健全,三军统管、处置及时,分类处置、技术先进,军民融合、拓宽渠道等显著特点,重点探讨了对我军退役报废武器装备回收处理的启示与建议。在当前形势下,要重视退役报废装备处置,着眼全局,从全系统全寿命角度综合优化,把便于退役报废处理纳入装备设计环节,开发创新再生利用技术,探索退役报废装备管理新体制,走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循环再利用装备资源,实现装备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退役报废装备回收评价管理研究,是提高退役报废装备回收效益,充分贯彻装备全寿命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意义出发,对军事性要素、经济性要素、环境性要素和可回收性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回收评价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Internet的产品全寿命周期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不同的企业负责,全寿命周期管理已扩展到虚拟企业的多个合作伙伴之间。Internet环境下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面临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对产品寿命周期信息模型的研究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在对产品全寿命周期全过程各个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最终产品的集成化的信息模型和分阶段信息模型。  相似文献   

5.
倪明仿  郭小亮  张海  刘世伦 《资源科学》2010,32(7):1350-1355
随着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装备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如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节约型装备建设的路子显得尤为重要,是我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首先界定了装备资源的范畴,并指出全寿命管理与装备资源节约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装备工作实际,运用全寿命管理的思想,研究分析了基于全寿命管理的装备资源节约的基本内涵,包括基本概念和内在要求,最后提出了基于全寿命管理的装备资源节约的战略举措,指出必须在科研采购上抓好装备资源的"优生",在使用保障上抓好装备资源的"优育",在退役报废上抓好装备资源的"再生",以期为部队深入持久地开展装备资源节约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装备退役处置是装备全寿命、全系统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一环节中存在退役装备处置渠道单一、处置手段落后和退役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等特点,因此研究外军退役装备处置特点,对创新和完善我军现有退役装备处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解决实物资产管理问题为导向开展电网资产实物ID系统建设,明确实物ID系统设计原则,以实物ID为索引,分析实物资产管理从新增到退役各阶段业务流程,贯通电网实物资产在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业务环节的信息。重点梳理分析赋码中心、电子化移交、实物资产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与建设内容,基于微服务架构、云平台基础资源开展实物ID系统详细设计,实现实物ID系统各类业务功能的开发实施,支撑电网实物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黄锦峰  梁剑宁 《内江科技》2012,(11):143-144
本文依据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针对目前水利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运行和报废等几个阶段来分析不同阶段的水利工程造价控制,并提出相关造价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研究的新发展.该文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的概念出发,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回收等各个阶段成本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并相应探讨了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厚臣 《科技风》2011,(11):223
装备再制造工程是对装备产品进行改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装备的零部件、缓解资源能源短缺与浪费的矛盾、减少废旧装备对环境污染出现并迅速发展着的新兴新兴产业。再制造可以使装备全寿命周期得到延续,充分挖掘废旧装备的价值,对废旧装备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修复和改造,进行绿色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研究装备升级改造的有效途径,采用开发应用装备再制造工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13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其2007—2016年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绿色增长效率仍存在提升空间,经济发展规模、能源消耗水平及技术进步对绿色增长效率存在影响。据此提出在各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地区差异,调整能源消耗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减少环境污染,以政策辅助提高沿海城市绿色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侯建  王刚  陈建成 《科研管理》2020,41(3):91-100
针对开放式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融合下工业绿色增长路径及动力来源多元化特征,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5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增长结构,并采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系统探究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机制的知识积累动态门槛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异质性显著;总体上,外部知识源化对工业绿色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其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特征:知识积累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的正向效应则呈现减弱,且知识积累门槛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低碳产品设计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被理解为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是指用料倾向自然、节省能源、不含有害物质、易回收再利用,这种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以此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设计师应主张"低碳设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走更正确、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ASP网络化汽车废旧零部件绿色回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汽车制造业废旧零部件回收模式落后现状和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汽车废旧零部件从回收、拆解、再利用、指导绿色设计和绿色加工等全过程管理的、基于ASP网络化汽车零部件绿色回收模式,构建了该模型的网络架构、体系结构和运行流程,并对多方共赢模式下的回收体系实施集成方案进行了研究,为汽车零部件的绿色设计、制造和回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增强,消费对资源环境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也日益显现。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反过来也促进生产;消费决定生产,也引导着生产方向和发展趋势。绿色消费不仅是消费者责任,也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流通、产品使用、报废产品回收和最终处理/处置的全过程都以低碳为标准,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加绿色产品供应、组织政府采购和做出率先垂范等政策措施引导绿色消费,但根本措施还在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7.
王黔平  朱洪瑞 《现代情报》2007,27(7):205-207
高校图书馆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在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内涵、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使高校图书馆高效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建议采用全方位和多层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指出该模式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实践学习,网上互动以及馆员和专业教师等的紧密配合。且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黔平  朱洪瑞 《现代情报》2007,27(7):205-207
高校图书馆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在分析信息素质教育内涵、层次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使高校图书馆高效地开展信息教育,建议采用全方位和多层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指出该模式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实践学习,网上互动以及馆员和专业教师等的紧密配合.且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消费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与环境严重退化的现象,基于扩展的Solow模型框架,引入环境资源存量约束与绿色消费变量,建立了环境资源约束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绿色消费路径模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了均衡状态下最优消费路径的解析解,对不同影响因素变动下最优的绿色消费路径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1)不同的绿色消费初值影响着消费模式绿色化的速度,但无法实现完全绿色化,两种消费模式之间会最终达到均衡状态;(2)环境资源承载力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消费模式的绿色化,但也刺激了传统消费更快速度的增长,从而会降低整体消费的绿色程度;(3)高资本弹性和高环境自净力均不利于消费模式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