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安 《科教文汇》2008,(34):33-33
“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军校教育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本文阐述了军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培养“全面、可持续的”人才,树立“统筹兼顾”的教学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理念应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涵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需采取的措施.突出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阐明“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以人为本”育人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只有拓展育人途径,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宁佳博 《科教文汇》2014,(21):132-1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探索“生本教育”中的“生本德育”工作。“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厚实的基础”的核心价值观。“生本教育”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有效途径。“生本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此,笔者介绍本校在“生本德育”工作上有实效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孙福成 《科教文汇》2007,(11X):120-1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现阶段“以物为本”的高校体育逐渐向“以人为本”新理念转变的趋势。“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新理念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学与改革的依据,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校体育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未来发展中的基本原则。人们逐渐认识到,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这种新理念也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指引,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熏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振龙 《科教文汇》2009,(20):24-24
如何使“学困生”发自内心的想学、乐学,充分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应该是要通过实施赏识教育,尊重“学困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0.
江毅 《未来与发展》2009,30(8):84-86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独有的哲学思维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整合融通。为此,高校恩政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全面领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即当代大学生不仅处于“本”的地位,其本身及相互关系也由过去的对立、斗争转化为平等、合作和调协。由此,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将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梁晓健 《科教文汇》2013,(11):139-139,141
“不准”和“提倡”是两种教育现象,但它们的背后,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准”是在消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是一种教育专制;而“提倡”却是在拓展学生发展的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在"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实际工作中,要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要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要善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4,(12):i025-i027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以往高校学生管理所欠缺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从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学生自我管理、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内江科技》2006,27(7):F0002-F0002,8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考教育以人为本要求将人的发展的最高性看作一切教育活动的最高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只有依赖于制度创新才能演化为可以感受到的教育实践。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准则,为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陈秀梅 《知识窗》2013,(4):55-56
实现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班级。构建和谐班级,就应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做是成长中的人、社会中的入。结合工作实践,本文从理性引导学生、赏识激发学生这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方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其主观因素和情感因素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本文从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西荣 《科教文汇》2008,(10):38-38
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可塑性是教育的前提,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并塑造人。我们要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育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应注重情感的教育,在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亲情”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