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江苏省7所高校415名辅导员的幸福指数、工作状态和离职倾向进行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指数与工作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的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指数、工作状态、离职倾向存在显著差异。社会信心、成长发展、自我价值、生活满意、积极情感是影响工作状态的基本因素;生活满意、家庭氛围、社会信心是影响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幸福指数还可以通过影响工作状态来间接影响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调查405位广东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得出总体单指标幸福感指数和分项幸福指数结果,并对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等5个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国际上非常受重视,已经成为评估残疾人家庭支持成效的重要参考因素。本研究采用中文版《家庭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北京442个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北京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的客观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家庭主观生活质量的现状和家长对家庭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以及发展性障碍儿童家庭生活质量结构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居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越来越广受重视。分析幸福指数评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人类追求幸福、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最终目标在现阶段的最好体现。居民幸福指数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又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体验。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对残疾人的招录单位和残疾人进行职业指导,对促进社会稳定、提高残疾人的存在感及幸福指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融合理念下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去机构化”运动以及社区融合观念的影响下,西方残疾人康复与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寄宿制与日间活动服务机构向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服务模式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作用;并就我国残疾人社区融合与服务、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因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主观幸福感,所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不仅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对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和人格四个要素入手,分析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员工幸福感是对员工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同时也是衡量个人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本文采用整体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国移动某公司员工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通过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合调研数据对影响员工幸福指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对企业应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区分层效应下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基于2017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中的S省数据,选取基本人口学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变量,引入地区分层变量,构建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度量。研究结果表明,基本人口学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作用最强,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家庭因素最弱。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中,重要性得分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受教育程度、残疾类型、年龄。地区分层效应下,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住房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残疾等级、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残疾人就业呈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幸福指数”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常熟在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常熟”、“魅力常熟”的进程中,也将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通过对常熟市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十二个方面进行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调研分析。了解常熟市民真实的生活状况,探究经济发展与市民幸福感的关系,厘清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为构建“和谐常熟”、“魅力常熟”提供政府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一个大众化的词,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幸福的广泛认可的方法。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民众幸福感受程度的具体指标,它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对常州居民幸福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调查常州居民的幸福指数,以便于提升常州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影响人类幸福感的因素更是错综复杂,比如城市的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收入状况等等,因此,不同地方的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和要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本报告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赤峰市全体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旨在了解赤峰市居民对的幸福程度以及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交叉分析、因子分析及对部分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得出影响赤峰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职业、收入、家庭、健康、人际关系、业余生活以及社会环境,进一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幸福感偏低人群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有效的社区教育促进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是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社区教育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感提出几点建议。一、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的关系社区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单位概念。社区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是由各个单一的家庭单元组成的某一特定社会区域的居民自治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5.
可人 《家长》2002,(10)
家庭的幸福与否,只是身在其中的个人的一种感觉。好与不好,得看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不在它是双亲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张世君  相似文献   

16.
幸福指数不仅反映民众生活质量、监测社会良性运转,而且是政府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已成为政府执政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当前惠州居民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政府提高民众幸福指数的对策:提升政府公共幸福理念、加大幸福指数的考核,发展经济、提高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教育对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话题。惠州在落实《纲要》和创建惠民之州的进程中,也将以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基于对惠州市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的考察,同时对惠州市民职业幸福指数、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幸福指数等进行分析,厘清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大力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共享、发展民主政治、加大文化投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引导健康社会心理等措施,以全面提升惠州市民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9.
包海娟 《文教资料》2010,(28):144-145
幸福感是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学生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学习压力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指数。思想品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如何让学生视学习为一种幸福,如何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幸福的源头活水。文章从教育要为幸福生活奠基出发.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幸福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课堂上提升中学生的幸福感.力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上课是一种幸福.学习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20.
幸福感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民生活满意程度的指标。从农村政策、家庭生活、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四个维度对河北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对生活感到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不同因素之间的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学历和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