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文言小说和小说评点的分别界定,对文言小说评点定义如下: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批评的主要样式,它的评点对象是我国古代以文言创作的、与白话小说相对而吉的小说,其形式主要序跋类、评注类和符号类三大类,功能是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说评点熔批评、欣赏及理论于一炉,它在中国学批评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小说理论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从小说评点的形态、小说评点的特征以及其理论意义和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理论,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评点作为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评析能力的一种方式。厚积着丰富多彩的思想艺术内涵,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自觉地联系创作与欣赏,为人们指点赏析作品、创作作品的具体途径,特别注重揭示“作文之用心”,故对小说评点中创作理论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图书馆藏本为基础,勾稽相关文献,考察了晚明著名通俗小说作家凌濛初刊刻、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的缘由与过程;对155条凌氏评语,分析其特点及价值,并藉此阐述了文言小说评点本,对于古代小说评点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峰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急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谭帆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评点研究》(2001年4月版)。这是一部全面研究古代小说评点的论著。全书“上编”为总体研究,阐释了小说评点的“源流”“形态”“类型”与“价值”,“下编”为“编年叙录”,梳理了两百二十余种小说评点本的概貌,可谓融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于一体。这里选录的一段是关于对小说评点整体评价的,作者认为,评点在小说领域不仅仅是一种批评,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了小说的文本改订、小说的传播出版和小说的理论构建等多种领域,故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也应取一种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叶昼一直被看作是小说评点的启蒙李贽与小说评点的集大成金叹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渡,理论界并因此把他的理论进行深化梳理,以佐证他的地位,但事实上,叶昼的批评理论与李贽、金圣叹在本质上存在区别,从叶昼现存在主要批评材料《水浒传》评点来看,他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语缺乏明确的道德体系的支撑,显得含混矛盾,审美批评也带有很强的市俗市、民间化色彩,从而体现出鲜明的通俗品格。  相似文献   

11.
《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是周近泉。书中有18篇作品可考知作者和出处。编者改动原篇名,统一以四字为标题,并删改原作品的开头和情节,破坏了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尚奇崇怪的选材特点,及每篇配有插图且进行评点注释的编刊版式,体现出编者的小说理论批评观念,也表明文言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推动了雅俗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明代的文学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注、史注为小说评点的眉批和夹批提供了范例,史著体例中的"论赞"又成为小说评点总评的形式来源。宋代古文的选注进一步完善了批评和圈点,明代时文评点直接影响了小说评点。在明代,小说评点的主要形式眉批、夹批、圈点和总评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通俗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世代累积”而成的,在这些作品的成书过程中,文本是具有开放性的,在不同时代经由多人不断修订而日益完善。其实,在这些“世代累积”型作品基本定型之后,这种文本开放性依然存在,这个阶段的文本开放则是藉由小说评点来实现的。小说评点者在评点过程中同时承担了文本创作者、文学鉴赏者和理论批评者三种角色,他们对于作品文字的增删修订、对作品主题的重新解读以及对作品文学理论角度的进一步阐发,不仅使通俗小说在文本上逐渐成熟,而且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赋予了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可以说,小说评点不仅维持了小说在累积阶段所固有的文本上的开放性,还实现了读者接受领域的文本开放。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的诗歌批评与其小说、戏曲理论一样,有着独特的超越前人之处.他的唐诗评点,选评结合,突破了以往偏重把作品当作孤立、封闭的意象世界而进行静态审视的传统模式,将理性思维与分析精神贯彻到品评之中,一方面是古代评点形式的延续,一方面又包蕴着近代诗歌批评的萌芽.那种突出主体的评点观念、细入毫芒的评点方式以及精彩纷呈的评点语言对后来的诗歌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16.
明代《水浒传》批评,首先是社会对其存在的注意,广大读者以其阅读行为所进行的肯定式的“批评”,随着小说传播的广泛,必然引起政治层的注意,职业政治家田汝成首标“诲盗”说。然而单向的政治批判并不能回答社会的诸多期待,批评向社会历史与美学的二元批评演进。在容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中,叶昼为了确证小说的社会价值,对小说的艺术生命进行了论析,提出了一些有深刻理论价值的命题,初步建构了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的框架,为我国小说美学拓荒、奠基。  相似文献   

17.
叶昼的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很大贡献。他的贡献在于他从文学的源泉、审美理想和创作方法几个方面为写实主义创作理论初步奠定了基础。在文学的源泉问题上,叶昼较为正确地回答了文学与生活、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这种理论观点对我国小说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历史地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明崇祯本《金瓶梅》评点的理论成果,经过开拓和深化.建立起了自己的完善的小说批评体系。张竹坡的《金瓶梅》批评,充溢强烈的主体意识,具有明确的审美指向和系统的文体结构。在理论上,张竹坡确立了以形象和“情理”为核心的小说观,明确阐释了小说的创造性以及与生活本源的关系。张竹坡重视小说阅读的审美指导。  相似文献   

19.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所进行的社会讽刺评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喜剧人物形象塑造理论很有特色,并构成了他比较完整的喜剧理论.他在评点中揭示了《水浒传》的“风刺之旨”,突出了小说描写的讽刺性喜剧意味.并由此生发,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广泛的讽刺性批评,提出了一系列喜剧艺术理论见解,特别是他通过对李逵形象塑造的分析,较系统地总结出一套肯定性喜剧人物形象塑造理论,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