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材把原本安排在第三册学习的诗歌内容调整到第一册开始部分,足见诗歌教学对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先导意义。但是笔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无沦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在鉴赏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解的多义性。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完整无误的理解诗歌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小作归纳,笔者发现造成诗歌多义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诗歌。为什么从诗歌开始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本文中笔者提出了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抛砖引玉,以期专家指正。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材把原本安排在第三册学习的诗歌内容调整到第一册开始部分,足见诗歌教学对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先导意义。但是笔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诗歌,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外国诗歌在鉴赏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解的多义性。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完整无误的理解诗歌确实有点勉为其难,小作归纳,笔者发现造成诗歌多义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么几个方  相似文献   

4.
莫兰花 《课外阅读》2011,(5):254-255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蕴含着丰厚的美育因素。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一直是语文老师竭力探讨和实践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二、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三、挖掘内涵,体悟诗歌的思想美。旨在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以达到阅读鉴赏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说大纲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 ,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 ,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 ,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 ,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说教材《词七首》安排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根据编者的要求 ,欣赏诗词 ,要在反复诵读中 ,运用联想和想像 ,探究它的意境 ;同时 ,为感知诗词的声韵美 ,还要懂得一点格律常识。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之一 ,本…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古诗词势必在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鉴赏诗歌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充溢在作品中的真情。"足见诵读、想象以及恰当的导入等情境创设方式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浸润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如何通过导入、朗读、想象等方式创设情境来提升语文人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胡彩虹 《学语文》2007,(1):23-23
诗歌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具有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诗歌教学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弄不好就会教得支离破碎,意韵全无,索然寡味,而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有三个单元是诗歌,如何将诗歌上得兴味盎然,妙趣横生,面对这个挑战,我觉得以“诵读为主,鉴赏为辅”的方法不错。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罗冰 《中学文科》2005,(12):45-4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其中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像,探求诗的意境”?那么如何来贯彻教材的意图,更好地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中阶段进行诗歌课堂教学,千万不可忽视诵读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以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例,诗歌数量约占教材的60%,其中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的大量选入,让学生首次接触到如此多的内容且风格迥异的诗篇。为了不让这些文辞优美的经典作品流于"读读、讲讲、背背"的教学程式,在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教学指导都有"诵读提示",根据该课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提示应  相似文献   

10.
蒙绍伦 《成才之路》2010,(24):19-19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三册及选修2中,选有多首唐宋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中,第三册《语文》选有5首格律诗;选修2选有8首格律诗。可见,格律诗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是占有一定的比例的。学生了解一些格律诗平仄方面的知识,对恰当地诵读格律诗及准确地理解格律诗的内容,提高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水平等,是多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