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大夏书系中郑杰老师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触颇深。郑杰老师,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另类校长”。在这本书里,他向我们提出了一百条新建议,之所以为“新”,  相似文献   

2.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3.
“金天对话”选择郑杰,是因为他的“变革道路”,他的“直面争议”,甚至还有他的那些“奇谈怪论”。直觉告诉我们,郑杰是个“思想者”,是个“血气男儿”,是个“理想主义者”,与他的对话因为有碰撞,交锋和火花而变得精彩。理想主义的好处是灵感充沛,让学校拥有永不衰退的渴望,而坏处是只想象结果,忽视过程,在面对现实的困难和挫折时束手无策。我们担心,他会是这样一个“思想和实践的分裂者”吗? 当郑杰走进“金天对话”,坦然应对所有的质疑后,我们发现来时的担心是多余的。郑杰的沉稳理性让人很难与他35岁的年龄划上等号,他可以很容易地把“思想”和”实践”分离开来,又能很自然地把“实践”与”思想”融合起来,因为他一直信奉着胡适先生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整整两个半小时的对话之后,我们更感到郑杰是一个外表睿智冷静,内心激情澎湃的立体的人。也许以下“交锋”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正确,但它却透出一个信息:上海的新生代校长在成长。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偏爱某学科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相应地,他学习的兴趣就更浓,成绩自然不会差;但如果,学生对老师存在误解或偏见,或老师的言行无意伤害了学生,师生关系紧张,无疑对学习的阻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听课杂感     
李霞  徐吉志 《师道》2005,(1):36-37
一次,笔者在一堂数学观摩课上遇到了这样一处情景:老师让学生做练习,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旁边一位听课的老师俯下身子轻声教他。他的同桌马上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7.
“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反之。不合脚的鞋子.无论它材质多么讲究,多么美观漂亮,脚都不会舒服。一个老师,不论他有多高的学历,不论他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不论他多么忙碌辛苦,如果他不适合学生,学生也不会幸福。  相似文献   

8.
“妈妈,老师骗我!”“不会吧?老师怎么可能骗你呢?不许瞎说!”“真的!他说我今天如果英语单词默写全对了,要给我一个小奖品,可是他没有给!”这是明明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立刻把我的思绪拉到了昨天……  相似文献   

9.
如果老师提问,他期待你给出答案。如果你不清楚问的是什么,你应该举手要老师重复一遍。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就告诉他你不知道。这样一来,老师就知道  相似文献   

10.
郑杰说话     
主编致辞郑杰是谁? 上海市北郊学校的老师们说,郑杰是我们的有思想有个性有创造的好校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把一所薄弱学校推进到上海市虹口区名校的行列里; 教育媒体界的编辑记者们说:郑杰是一位才华横溢有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写作者,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  相似文献   

11.
不清楚     
考场上,监考老师发完考卷后对大家说:“试卷如果有看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发问.”一个学生说:“老师!旁边那个同学的试卷印得就不清楚,可他也不问问!”  相似文献   

12.
一、分组的技巧 “老师,我不想和他一组!”Amy说道。“他是个笨蛋,怎么教也教不会!”Peter大嚷道。“老师,你这样分组不公平!”Jason有些不太高兴。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分组。在划分小组时,老师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师生聚会时,同学们由衷的话语令我十分感动,尤其是杨永生同学的肺腑之言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他恭恭敬敬地站在我面前,满怀深情地说:“老师,您是我这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早就辍学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说完,郑重地向我鞠了一躬。  相似文献   

14.
晓军的妈妈是哭着来咨询的,她一直说“你们救救我的儿子吧”。经过仔细交谈才知道,她的儿子晓军在阅读的时候有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老师要求默读的时候,他总是要读出声音来,为此被老师批评过若干次,说他干扰课堂纪律。妈妈说他不听老师的话,晓军委屈地说:“如果不让我读出声音来,我就不会读课文,这可怎么办?”在家里读课文的时候,妈妈还发现儿子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读到哪里了!有的时候,读完课文合起书本,妈妈再问他都读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时间、地点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想不起来。这让妈妈更生气,总认为儿子…  相似文献   

15.
每次美工活动时,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还有的孩子看老师快走到他(她)身边时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载磊就是其中的一个。其实,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笔(或动手),有时还放声大哭。安慰他、鼓励他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用旧挂历纸撕蝴蝶,小朋友们探索、讨论后,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蝴蝶”。当我来到戴磊身边时,他却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蹲下来…  相似文献   

16.
如果是在校园之外的某个地方遇见赵向军,你一定不会把他和那个成绩卓著、赫赫有名的化学老师联系在一起。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知识分子的风流倜傥和名师的挥洒自如,走下讲台的赵向军简直就是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农民。难怪有刚入学的学生见到他提着旧皮包走在校园里,竟然把他当成了“收水电费的”。  相似文献   

17.
假如我是小郑的班主任,我不会为他那句“老师,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啊”的问候而感到尴尬,因为他的问候并无恶意,相反却“暴露”出他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乐于与人沟通的孩子。当然,我也不会赞成或者无视他那种与众不同的问候方式,因为那样的问候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窃窃私语”和“嬉笑”,不利于营造肃静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佳佳妈妈的困惑:我女儿佳佳三岁半,大眼睛,很可爱,现在上小班。前两天老师找我谈话,聊了聊佳佳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做游戏、上活动课没有主动性,也没什么激情。老师在课上会让小朋友回答问题,佳佳从不主动举手。有时老师组织小朋友学画画,面对一张纸一支笔,佳佳会一动不动坐到下课或是只画几根线条,老师也不知道她是会呢还是不会,因为其他不会画的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就会去帮助他。可佳佳从不吭声。太情绪化。佳佳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要视她的心情而定。早上送到园,老师问:“佳佳你吃了吗?”如果佳佳心情好,她就会回答老师。如果…  相似文献   

20.
听一年级的数学课。做练习时,我旁边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我俯下身子轻声教他。旁边的孩子马上对我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老师,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入学校的。可是,为什么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之后,学习,就成为某些孩子的苦恼?就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分数当作惩罚的武器来对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30分”、“10分”,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等于宣判了他在班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