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多向度上发展其角色:在角色意识上,要用"解放"弥补"规训";在角色关系上,要用"我与你"弥补"我与它";在角色方法上,要用"传道"弥补"说教";在角色空间上,要用"虚拟"弥补"现实"。  相似文献   

2.
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也是算法时代,算法作为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信息传播的作用,让社会、文化、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智能算法与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内容供给短缺、认同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职责理念解构、凝聚共识受阻等风险.必须优化算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更高价值;反思算法,把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网民的"算法素养"提升起来;用好算法,利用算法优势,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始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这是人工智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前提。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真""假"交织、"冷""暖"重叠、"动""静"共存的基本特点,因此,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负起应有的角色担当,构建精准思政和智慧思政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用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开启智能化教育、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推动教师角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工智能的技术扩散与智能化教育为切入点,运用技术社会学的"人—技"关系理论分析教育工作者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并探究人工智能驱动下教育者角色转变的逻辑起因,剖析人工智能在教育活动中的工具性价值。再以教育技术革新的历时态分析,描摹"技术排斥""技术排挤"和"技术依赖"三个阶段人工智能与高校教育者角色转变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人—技"共谋下的教育体系与教育能力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面向未来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尤其是方法创新提供了前瞻性的视域探索和研究方案。总的来看,人工智能的技术要素成为驱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变革的重要动力,从技术、价值等多个维度体现出极为明显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此情况下,智慧思政日渐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发展的目标导向,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给方法创新的主体,从价值引领、技术运用和规范制度建设等方面切实实现方法变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智能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事物、生态和思维的变革,但也存在"效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规则"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明道"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性之间的矛盾.为推进变革和纾解矛盾,智能思政应从彰显育人价值、浸润育人情境、增强育人效果三个维度明确"可用之器"与"向善之道"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享受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让思政教师的角色塑造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在此语境下探讨思政教师角色重塑的紧迫性,然后从多个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思政教师需扮演智慧思政思维的实践者、智能思政课堂的组织者、智能思政资源的整合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广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对其角色期望的变化,准确定位自身社会角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省思产生社会角色认知极化、角色定位模糊、公共性角色式微的原因,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期新的要求,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型角色、专业型角色和示范型角色。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一个特殊职位,同时扮演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长期以来,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被普遍接受,而其教师角色则存在显示度较弱、认同度偏低的问题.这源于高校辅导员经历了从"政治指导者"到"思想政治专职人员"再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角色嬗变,在此过程中,其教师角色逐渐得以确立.高校辅导...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工智能既是实践背景,也是技术工具,更是发展契机。从现实来看,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与标准化应用能够为有效识别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提升教育内容的精准程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维度注入新的技术动能,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价值前提、技术限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也存在隐私保护与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教育主体性迷失、教育关系数据化、专门人才匮乏等诸多潜在风险及现实难题。因此,必须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的技术动能与潜在风险,高扬教育价值理性,加强技术监管,锻造智慧型育人队伍,合理界定人工智能的融入边界和适用范围,将人之主体能动性与机器之智能优势强强结合,积极探寻教育与技术的共存共荣之路,自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能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的全新教育场域中,根据时代发展重新解读教师角色内涵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社会的主题与集结点之一.将人工智能的理性限度与教育的人文向度相融合,以技术哲学为思考框架,发现教师正面临"技术化"降解教师智慧、"模式化"阻碍教师超越、"单一化"扭曲教师生命的角色维度的失衡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社会活动中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两个维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双重契合。从科学维度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高校教育发展规律、学生个人发展规律;从价值维度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为他们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框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践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指出其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的三重维度,针对性给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学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二者充分融合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实效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深化与智化,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通过优化智能育人生态、创新智能育人方法、提升智能育人技术、完善智能育人平台,促进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ChatGPT掀开的科技盛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合和共生”的基本逻辑,从人机交互、智能升级和共生发展等维度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体系、价值功能、智慧形态和关系性质方面的内在张力也使得转型实践备受掣肘,难以体现教育内容的聚合性要求、彰显意识形态治理功能、凸显思政育人的实践智慧、生成人人交往的精神共同体。因此,须辩证地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赋权增能的历史实践,挖掘技术潜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技术限度,从整合教育形态、形塑技术生态、坚持价值赋魂和培育主体素养入手,激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密码,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向善向好。  相似文献   

16.
徐徐  郑秋伟 《江苏高教》2020,(5):100-104
人工智能正重构传统教育生态,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智慧思政转型。"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体力劳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主体性危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深刻把握智能时代下理论与理论思维、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行与知的关系,并通过学校、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统筹规划、融通衔接、教育培养,不断审思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之道,以切实履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引发教育过程基本要素重组或置换,使得教育者的角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真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正迈向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已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当前教育人工智能在面向特殊人群的补偿性教育、针对常规业务的替代式教育和服务个性发展的适应性教育方面已经形成典型的应用模式。但从整体上看,教育人工智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四大发展难题:一是教育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存在"短板",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难以发挥;二是教育业务复杂多样,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嫁接"教育的难度增大;三是教育用户对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应用价值与角色关系的双重困惑,人机信任危机难以消除;四是缺乏人工智能专业教师队伍与课程体系,人工智能融入教育进程缓慢。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应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技术研发层面,加大教育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服务品质;教育创新层面,拓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空间,构建和谐共生"人机结合"新生态;合作机制方面,建立"政企学研"多方合作机制,推进多学科交叉协同融合发展;实践模式层面,建立教育人工智能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下,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不断创新,改变工作思路与方法,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此同时,改变实践方法和手段。如此,才能达成创新目标,实现教育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变应以教育者、受教育者、技巧、实践应用四个维度为出发点,依托四个维度形成创新合力,构建科学完整、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多维机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具有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趋于综合、"十"字型以及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