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已见雏形,但仍面临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未得到广泛共识、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等问题。中小学校应将推进奥林匹克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的增长点,在谋求价值共识、推进跨学科协同、拓展教育资源方面重点发力,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08北京奥运会的闭幕,作为实现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奥林匹克教育也即将告一段落。在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保护并传承好奥林匹克教育遗产、重视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将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与交流.以推动后奥运时代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第6条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和平与友谊"贯穿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成功的塑造和体现了奥运的精神文化价值、社会学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既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但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育人思维固化、育人共识匮乏、育人话语阻隔和育人机制滞后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共同体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导向与服务、灌输与教化、协调与整合、发展与创新的功能,可从课程育人共同体、文化育人共同体、网络育人共同体和实践育人共同体四个维度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切实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精神,大力推进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奥运教育培训基地,构建和实施了迎奥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参与、创新、服务的平台。通过普及奥运知识、传承奥运文化、学习奥运礼仪、精通体育技能、宣传服务奥运,让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做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者,做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者,做“育体、育心、育人”的传教者。  相似文献   

6.
陈国强 《学苑教育》2012,(18):65-65
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贯穿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线,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现奥运会对举办地乃至整个国家不仅带来了经济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带来了教育价值。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现奥运文化、教育价值的概念,其内涵以及所具有意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显示:现奥运文化的教育价值对提升道德认识、磨练...  相似文献   

7.
中华体育精神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极为关键的育人元素。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顺应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坚持实践导向与体验教育、多元素质与全面发展、价值引领与思想塑造、以体育人与全面培养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育人作用形成基本共识,不断拓展育人途径,并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精神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奥林匹克精神具有身体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等多种教育价值,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推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作为一种竞技精神,奥运健儿所展现出来的"奥运精神"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资源。而教育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实施奥运德育,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巧妙地将奥运精神渗透在德育工作中,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各环节。相较传统德育工作倾向部门化或专门化,新时代学校德育实践如何走出困境、提升实效,可谓是重中之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历经百年风华,聚焦实效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纵深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协同发力、整体推进;立足校园文化,以“全员育全人”为价值共识,构建“生本德育”体系,使育人呈现整体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关于如何认识奥林匹克教育以及如何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学界认识不一。剖析"后奥运教育"的内涵,阐述北京开展"后奥运教育"的优势和责任主体,对其不利条件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如何克服不利条件的积极对策,并对2014年南京承办的第二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方面如何与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承接提出建议,旨在为世界创造一个完整版的奥林匹克教育"北京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使广大学生关注奥运、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体验奥运,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双减”,亟须重构立德树人的价值生态、优质均衡的资源生态、轻负高效的质量生态、合作共育的育人生态、科学民主的治理生态。基础教育生态的重构面临育人共识、公共服务、质量供给、考试评价和社会用人等多维度困境,必须通过综合改革,从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畅通人才发展渠道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14.
开放而灵活的教育,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让育人理念、价值共识、课程体系和教师团队慢慢生长,才能让教育走向开放而灵活的新境界。要坚定儿童立场,让育人理念慢慢生长;让慢慢长出来的价值共识,成为大家做人行事的标准;让课程体系慢慢生长出来,才能有力量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静待花开,才能让教师团队慢慢地成长。只有这样慢慢长出来的好学校,才能实现开放而灵活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教育与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奥林匹克理念,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活动.奥林匹克教育具有普适性和全球性,因为它要传播的奥林匹克理念具有超越国家、宗教、种族、性别等一切社会障碍的普遍价值,其教育活动覆盖世界各国;奥林匹克教育又具有民族性与本土性,因为它的教育对象具有各自民族的文化差异,其实施的具体环境有各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差异.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要取得成功,既需要将普适的奥林匹克价值与本土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也需要从其他国家的奥林匹克教育中吸取经验.这就使得跨文化传播在奥林匹克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讨论奥林匹克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教育价值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的动因、实现教育价值是奥林匹克精神最高境界的体现和奥林匹克精神对青少年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三个方面,综述认识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蕾 《职教通讯》2023,(3):61-67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育人上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价值共识偏低、内容建构滞后、方法选择单一、机制建设梗阻等诸多挑战与困境。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在于加强课程群整体设计,构建协同增效的教学体系;拓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优化协同增效的实践平台;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提升协同增效的育人能力;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协同增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新时代背景下,资助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它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德育价值,也是推进脱贫攻坚、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三全育人”理念紧扣“谁来育人、怎样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支撑。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有效结合,构建“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有利于增强新时代资助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数学奥林匹克教育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活动,随着这种活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特殊的数学学科——数学奥林匹克.认识数学奥林匹克教育的教育价值、理论依据、体系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问题特点;妥当确立数学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学定位,把握其教学要求,科学实施其教学方略,可促使数学奥林匹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国教育装备战线,是一条发展历史沿革比较长,随着党的教育方针、育人理念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创新战线,是一条带着深厚教育情怀、神圣育人使命、浓浓教育装备情节的朋友战线,是一条不断经历事业改革变迁、与时俱进变革创新并不断取得积极成效的光荣战线.这些年,教育与装备战线取得一致共识,那就是教育装备的价值由其承载的育人理念、教育功能和应用形态决定,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关键要素.面向信息智能时代,技术装备将成为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变革的思想基础、理念先导和赋能系统,让理想化的教育形态触手可及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