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洪宇教授的《不朽的文华——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一书,把"文华"分为兴起、发展、困境、重振和繁荣的起伏过程,并从六个方面提炼出"文华精神"。该书具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开阔多元的视野、独树一帜的学术创见以及缜密充实的论证等特点,可谓是图书馆学史、档案馆学史和教育史学的力鼎之作。  相似文献   

2.
档案教育起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档案事业历史悠久,但档案教育却迟至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兴起。本文将对我国档案教育起源的背景和创办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是1929-1937年由文华图专编辑出版的一部刊物,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其集齐影印出版。原书内容极富时代和学科特色,收集工作的出色完成和影印出版保留了大量珍贵资料,传扬了文华精神。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历史,分析这一重要刊物在现代图书馆学中享有盛名的原因,强调其学术归旨与服务精神对后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的新著《不朽的文华: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是近年来较为系统的一部图书馆史研究著作.它通过详细的史料再现了中国最早的图书馆专科学校的成长历史,将大历史与微历史融为一体,从教育文化史的角度重新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是一本优秀的图书馆学断代史著作。任家乐博士从职业化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重视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正视“满铁”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问题,关注女性在图书馆职业化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趋势,是国内图书馆学界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专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流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功绩,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是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学教育专门学校(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校刊,也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地统计分析该刊论文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和总结该刊在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文华精神谈我国图书馆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华精神的"智慧与服务"是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校训,对文华学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界,是"爱国、爱馆、爱人、爱书"的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有助于确立图书馆界正确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学教育应当重视以实践及图书馆史的教育来培养图书馆人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华图书科是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门教育机构,通过对文华图书科创建历史的考察,回溯筹备和开学等初创情况,梳理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教育开展之初的种种因素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忆文华     
黄景行 《图书情报知识》2007,(5):109-112,F0003
汪长炳教授(1926年6月毕业于文华图书本科第五届),是我读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指路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中国档案教育发轫,在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相关课程,以及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展开文书改革运动的推波助澜下,开启中国档案教育的开端。还就国民政府迁台前与迁台后的档案教育发展概况分述概要,并依目前档案教育发展现况,与档案实务人力需要,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的基督徒、传教士和教会学校将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植入中国传统社会土壤,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因应时代变化,立足本位,取法西方,融会贯通,力求创革,为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作出突出贡献。本文以"文华共同体"为基点,从图书馆学知识生产集团形成和发展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3.
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专门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1924年文华大学改组为华中大学,图书科随之并入华中大学。1927年,华中大学停办,图书科单独办学。1929年,图书科申请独立办学,得到教育部审定核准,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成立。20世纪前半叶,文华大学图书科(包括文华图专)招收大学毕业和大学肄业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教育,因该校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管理有特色,教学内容联系图书馆实际,整体水平与世界图书馆学研究同步。所以毕业生的适应性强,管理能力高,往往成为中国各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从文华大学图书科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形成的办学特色:(1)注意拓新,努力建设图书情报学专业;(2)坚持改革,不断完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3)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图书情报学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4)提供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图书情报学的教学内容;(5)注意引进和借鉴,大力发展图书情报学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5.
针对规模有限、学科单一的私立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在中国近代社会能够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事实,对其在凸显自身特色和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拥有多渠道和必要的教育经费支持、创办人专注的办学态度和善于筹资的方略以及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得出私立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因,以期达到为图书馆学科乃至图书馆事业得以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将文华图专、文华公书林与相关社会化机构视为“文华系统”,以文华系统的参考咨询教育为切入点,考察其人才培育机制。文华系统的参考咨询以文华参考室为中心,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汇合、职业情怀、职业精神的熏陶等功用,并通过人际网络和学术书刊的传播实现理念的传播与回流。这一人才培育机制的特点是馆教一体的实践导向,职业情怀、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的融合。以此反观当代的图书馆学、档案学教育,提出应当重视与实践单位的深入合作、阶梯式培育职业情怀与精神、以更宽阔和系统化的视野考察相关教育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初进文华的感触 1952年9月初的一天,我们集中在桂林广西大学学习班的新生搭火车北上。经过了两夜三天的旅程,总算抵达武昌车站,此时大约是早上8点30分左右。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文华图专”)的老同学早已在车站迎接来校的新同学了。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桂林乘“特别慢车”来时,连声说:“同学们辛苦了”!随即由一位姓何的老同学带我们回崇福山街2号——文华校址,据说武昌有名的昙华林就在这一带地方。  相似文献   

19.
毛相麟 《图书情报知识》2007,(5):107-108,106
我是毛坤的长子,1931年3月生于武昌。当时我们家住在武昌三义殿街,那是一条东西向的小街,曲折而幽静,紧邻文华公书林所在的昙华林路,它的北面就是城墙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翌年,父亲随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迁至重庆,母亲和我们就回到四川乡下的老家。  相似文献   

20.
文华图专在20世纪前半叶的后30年中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重镇,如今它走过了80年历程,薪火相接,世代相传,保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连绵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文华图专80周年纪念文集》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