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迅猛发展的重要产物,具有直观性强、互动感足及内容覆盖面广等特点,满足当代大学生猎奇、互动、彰显个性等心理需求,深受他们的欢迎和追捧。利用直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途径,如何将网络直播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议题。直播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可利用直播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化时代,面对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教育群体,高职高专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急需提升。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以"助人自助"作为高职高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高职高专辅导员应从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等方面,寻求适合高职高专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做法,全面提升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石磊 《文教资料》2005,(35):12-13
本文以研究网络发展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为背景,提出了传统思想政治辅导员很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建立网络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领导者,学生非常容易受辅导员思想、行为等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日趋加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老师,肩负着对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网络辅导员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功能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容,培养大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由此可见,打造一支业务精、政治好、管理强、素质高的网络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要适应、跨越这些挑战,必须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才能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6.
网络直播的及时性、开放性和冗杂性等特点,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不良网络直播信息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对冲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从主动培育“网红”、抢占舆论高地,提升媒介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校园直播、提升直播水平,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直播规则等方面,积极拓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沈怡 《上海教育》2013,(16):68-6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平台。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承载了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战略性任务。特别是专职辅导员,面对跨年级跨专业多个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面面俱到,还要尽可能促进师生间沟通更及时便捷,这是一个难题,破解它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形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和师生面对面交谈,比较符合现在学生的交流方式和情感需要,也为构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提高辅导员能力建设方面,端正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树立规律意识是高校辅导员提高能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应转变观念、深化认识、自觉运用规律指导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资源意识是高校辅导员增强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准备,应努力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以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网络意识是高校辅导员完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应掌握网络环境“话语权”,争取掌握育人工作的“主动权”,推进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以达到全面落实覆盖和影响大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契机,并提出了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媒介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教育部推行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化、职业化工作发展理念的实际情况,对影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界定了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提出了高校辅导员ROAESS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确定了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模式和方法,为高校辅导员占领教育新阵地,进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进眼球、进头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国中后期,针对学前教育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等问题,基于学前教育大众化、本土化目标,在“五四”以来教育新思潮的有力推动下,一批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发起成立面向农村和工厂劳工的学前教育机构,掀起了平民化学前教育运动,深入开展了比较全面的学前教育平民化试验探索,在创新办园模式、服务工农生产生活、全面保育儿童、立足于平民实际及儿童生活设计课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成就。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促进各国各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中国政府于2013年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进而在2016年提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民族高校应抓住机遇,并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为此,民族高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定位办学方向;应具有全球意识,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应保持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目前,留学生已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媒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但在对留学生教育大规模的投入中,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仍然存在优质生源不足、跨文化差异明显、缺乏专业管理者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拓展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渠道,在留学生教育上应进一步强化预科教育,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完善课程体系,突破文化差异的屏障;提升师资水平,创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在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中,自由教育的传统对其影响深远。自中世纪起,牛津大学便秉承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目标,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模式,以"七艺"、古典学科、人文学科为核心开设课程,培养了大批德性与理性兼具的精英人才。与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相对,牛津大学始终注重传授普遍知识,守护、传承和发展自由学术传统,并由此捍卫了其世界一流大学地位。这种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取向:规范取向旨在建构教学中的规范和标准,强调道德义务与责任,重在规约教学主体的行为,指向教学伦理的合法性;美德取向热衷于揭示教学的内在德性,强调对教学主体的道德关切,重在涵养教学主体的德性和内在品质,指向教学伦理的向善性;语境取向致力于探寻教学的道德环境与情感,强调实际道德境遇,重在教学主体的伦理反思和情感体验,指向教学伦理的合现实性。这三种取向各具所长,也各有局限。今后的教学伦理研究需要考虑三者的关联与融通,即如何在社会规范、个体美德与实际境遇之间寻求契合互补、动态平衡,实现教学伦理合法性、向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总结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及贫困乡村传播研究基础上,以湘西自治州深度贫困县永顺县首车镇实地调研数据为蓝本,详细阐述手机媒体在湘西自治州永顺县首车镇的普及和使用情况,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地区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在贫困乡村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时刻以广大贫困乡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完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注意将贫困乡村优秀特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机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学科教学的发展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六大方面之一。以高师生物学专业选修课昆虫学教学为案例,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提高创新核心素养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师院校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颖 《科教导刊》2019,(11):70-71
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环境是一个技术支持下的虚拟社会化空间,具有目标群体多元化、环境要素多元化等特殊性。教师作为虚拟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角色建构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对学习的投入度,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绩效。本文基于笔者MOOC平台下的混合教学经验,探讨了虚拟教学环境中教师角色建构的特殊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概念式教学结合柯氏评估模型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兴趣,最终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护生的护理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积极回应社会上的"三点半难题",长沙市廖家湾社区对此"难题"给予了解决方案——四点半课堂。"四点半课堂"是具有该社区特色的意在弥补小孩放学后与家长下班前的时间差,笔者欲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家长的实地访谈,了解这一社区机构的现状,从而掌握该社区运行此模式面临的问题,为将要实施的社区提供参考建议,更好地发挥社区在社会服务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