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介绍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发现者梅塞尔森和斯特尔的生平,阐述了"梅塞尔森-斯特尔实验"的详细过程及结果,揭露了DNA复制的真相与实验局限。  相似文献   

2.
将四氯化碳、水、大豆油依次装入烧杯模拟密度梯度溶液,利用泡沫垫和铁钉制成不同的DNA分子模型,先模拟DNA分子密度梯度离心实验,再学习DNA半保留复制的验证实验,降低了实验难度,学生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细胞分裂前,先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且是边解旋边双向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方向(合成方向)是指子链DNA分子的合成方向,即5′端到3′端。  相似文献   

4.
以“DNA的复制”一节教学为例,运用问题驱动策略,以“问题”式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DNA复制的推测中,发展科学思维,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情境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一道典型例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核心概念"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分析DNA的半保留复制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直观演示其变化过程,将微观的生命活动形象化,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领悟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和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6.
细胞在分裂间期,都要完成DNA的复制,然后进入分裂期,将DNA分配到子细胞中去。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即新产生的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亲代DNA分子中的作为模板的两条链被保留下来,并分别进入2个子代DNA分子。如果将细胞中DNA用同位素作标记,如32P,可以通过检测放射性来追踪DNA在分裂过程中的去向。结合几道相关试题,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的DNA标记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建伟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8-28
在讲述“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课中,有很多学生对DNA的半保留复制难以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推导出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规律———假如DNA分子复制n次,可以形成2n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起始母链,即含有起始母链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百分比=2/2n×100%。这一规律,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为了化解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常见的“布粘带”作为直观教具,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取一条50厘米长的红色布粘带当作起始DNA分子,再取3条50厘米长的白色布粘带,把它们的两面都打开。第一次复制时,一面为红色的布粘带(为丝的…  相似文献   

8.
DNA半保留复制时,DNA的两条链都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出两条新的互补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为3′→5′。但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而不是3′→5′。为了解决DNA在复制时两条链如何能够同时作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这个问题,日本学者Okaza-ki等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图1)。图1 DNA半不连续复制示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讲到DNA复制方向都是从5′→3′时,就经常有学生提出类似“DNA复制的方向为何总是5′→3′”,“为何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的延伸方向都是5′…  相似文献   

9.
模型制作是学生能亲历和体验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设计和指导下展开的创造性活动。该项活动可以实现教师教学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现,还可以提升高中生探究思维能力。以"DNA半保留复制体验模型"制作为例,从问题提出、操作流程、制作案例和实践思考四个方面,谈高中生模型制作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杂志曾发表了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刘本举老师的文章《"DNA的复制"——基于科学史探究的教学》,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证据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本课时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变异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鉴于笔者曾在公开课上执教过这节课,因此,对刘老师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共鸣.但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本节课几个环节设置若能做一些适当的改良,则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飞宇 《新高考》2007,(3):46-51
一、考点分析①常考点: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半保留复制、细胞质遗传、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的区别与联系、生物基因组研究。②重点: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生物遗传方式和遗传物质的种  相似文献   

12.
DNA复制有一个特点: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复制时各作为一条模板链,分别指导合成一条子链,然后母链与子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种复制的方式称半保留复制。按照这个原理,无论复制多少次,最初的两条母链是分开位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的。在解答相关类型的试题时,如能把已分开的最初两条母链再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DNA分子)加以考虑,也就是所谓的“破镜重圆”法,往往会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3.
DNA分子的半保留式复制过程以及从染色体水平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均有详细介绍。但是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从DNA分子水平来分析细胞分裂,结果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方向:一条为5’-3’(即从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到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另一条为3’-5’(即从游离的3’碳原子的羟基到游离的5’碳原子的磷酸基团),如图1。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在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母链(亲代DNA的多核苷酸链);  相似文献   

15.
针对PCR扩增目的基因的相关计算,提出有关引物的计算,围绕DNA聚合酶的特点展开;有关PCR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的计算,围绕PCR技术的原理“DNA半保留复制”展开。引导学生从PCR技术的原理入手,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分子,必须能进行自我复制,并把信息准确无误地分配到子代细胞中,才能保证物种的连续性。生物界中DNA复制的方式多种多样,甚至同一细胞中存在有不同的复制方式。但有证据表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DNA的半保留复制即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间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和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其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双链分子。因新形成的DNA分子中,各保留一条亲代的DNA单链,故名半保留复制,也因此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以“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为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运用假说-演绎法构建概念模型、演练科学技能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展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激活学生思维潜能,使学生具备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黎小军  陈慧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8-48
DNA半保留复制时,DNA的两条链都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出两条新的互补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为3’→5’。但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而不是3’→5’。  相似文献   

19.
离心技术作为生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多个章节都有所体现,如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制备鸡血细胞液、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诱导细胞融合等.以这些内容为素材命制的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20.
<正>1疑问侯建林[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473400)]DNA连接酶能否催化连接单链DNA的片段?2讨论王守民[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中学(068250)]能。在DNA分子复制中,解旋后进行半不连续复制,其中一条链上形成的子链是不连续的片段(冈崎片段),就需要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吴志强[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41003)]我认为不能。DNA聚合酶在单链DNA分子片段中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