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女性的爱的幻想与悲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小说中阴暗幽明的气氛、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继承了海派小说的传统,小说中苍凉的世纪末美感与海派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张爱玲为上海写了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说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总体特色应该是:海派小说完成了通俗小说的市场转型;津派小说构筑了通俗小说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说有着更多的现代国际视野。在这三派通俗小说的共同打造下,中国通俗小说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4.
1940年代上海文坛的历史小说创作领域先后涌现出以具有鲜明"海派"特质的"故事新编"小说引人瞩目的秋翁(平襟亚)、吕伯攸以及谭正璧、李拓之等四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家。本文拟从分析"故事新编"小说的高度通俗性、市民性和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精英品质这两极形态入手,勾勒1940年代上海历史小说演进的基本线索,进而展现历史小说与1940年代上海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色、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海派文化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和海派文化这组名词,在时下言谈交往和报刊荧屏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什么海派小说、海派电影、海派话剧、海派服装、海派建筑、海派饮食、海派绘画、海派书法、海派足球,甚至呼唤海派风格球迷和海派鸡尾酒早日登场亮相,大有海派淹没一切之势。本文探讨的是近代  相似文献   

7.
《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乃至整个40年代海派文学均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关系。《围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出于40年代海派小说,而又超越于40年代海派小说。作家正是因为急于要超越40年代海派小说,所以,其小说反而有一种故意幽默、讽刺、挖苦的风度,终致有吊书袋——卖弄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度,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深入开展,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海派文化课程为主题的系列性、有序化的校本课程,设置了一系列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如上海城市环境保护、海派建筑文化、上海饮食文化、海派书画、海派文学等课程;以及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中国风·民族魂”和“法语与法国文化”等课程。  相似文献   

10.
"海派"文化影响下的上海话词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洪捷 《文教资料》2008,(18):63-65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上海话,必须把它与上海本土文化——"海派"文化结合起来.本文基于"海派"文化的影响,探讨了上海话词汇的"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11.
明清通俗小说评点经历了创作中心与刊刻中心由福建建阳等地向江南运河城市转移的过程,书坊业对小说评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历中期以前是通俗小说评点的起步阶段,主要完成地在建阳,可称之为通俗小说评点的“建阳时期”。万历中后期以后,随着坊刻中心的转移,通俗小说评点有了新的发展,“文人型”评点大量出现,提高了小说评点的水准,而此时书坊主评点通俗小说的现象继续存在,但也有了新的特点。自从“文人型”评点出现以来,通俗小说评点中假托名士评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假托名人的评点不仅为通俗小说及其评点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声势支援,同时也有不少评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化小说是现代小说范式中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为众多作家所追随,王安忆也不例外。《乌托邦诗篇》和《伤心太平洋》是王安忆作品中非常典型的诗化小说,它们是小说,却蕴含着诗的意境和散文的笔法,并在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唯芙等方面体现了王安忆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4.
牛仔是深受美国乃至全世人都喜爱的最具美国西部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是西部小说的灵魂。西部小说是美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它以19世纪的西部开发为背景,成功地以“牛仔神话”为题材,是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文学,小说中的牛仔形象已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层出不穷,呈风靡之势。许多学者从历史真实性出发纷纷对此类作品提出质疑。二月河的清宫系列小说最为引人关注,其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在人物设置和虚构情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败笔。  相似文献   

16.
《海上花列传》作为旧海派空前绝后的杰作,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都市民间文化突兀而现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海派文学的健将张爱玲更是对《海上花列传》有着难以割舍的钟爱,与韩邦庆产生了一次次的艺术共鸣,正是在对这部小说的传承和超越中,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正是洛学的兴起和传承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不谋而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倾向发生了特定的联系.通过对洛学传承的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的文化精神折射于明代通俗小说的考察和研究,明确了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与洛学传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了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末年,小说《海上繁华梦》在上海风行一时,成为近代第一部畅销书。它主要借助于现代传媒和时尚的信息,体现了近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9.
比亚兹莱的插图散发着浓重的情色意味,它对于海派小说的影响也是包含着正负价值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海派作家的创作对性持有着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部分作家的小说流露出世纪末的享乐主义情怀,从而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和思想深度.比亚兹莱的插图以诡异的变形夸张而著称,这种怪诞之风在部分海派作家身上也有体现.海派插图中受比亚兹莱影响最明显的是叶灵凤的插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